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一、 从宽严相济政策看醉酒驾驶问题 | 第12-20页 |
(一)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定位与内涵 | 第12-13页 |
(二) 宽严相济政策与醉酒驾驶的关系 | 第13-18页 |
1.宽严相济政策与醉酒驾驶的入罪问题 | 第13-15页 |
2.宽严相济政策影响醉酒驾驶定罪的途径和依据 | 第15-17页 |
3.宽严相济政策与醉酒驾驶的出罪问题 | 第17-18页 |
(三)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醉酒驾驶法律制度中的体现 | 第18-20页 |
1.醉驾入刑是宽严相济政策中“严”的体现 | 第18-19页 |
2.轻微刑罚设置是宽严相济政策中“宽”的体现 | 第19-20页 |
二、 当前我国对醉酒驾驶刑法规制的缺陷和困境 | 第20-26页 |
(一) “醉驾入刑”在立法层面上的缺陷 | 第20-23页 |
1.量刑标准单一,不区分情节轻重 | 第20-21页 |
2.对醉酒驾驶行为场所规定的局限性 | 第21-22页 |
3.关于“机动车”的认定范围过于狭窄 | 第22页 |
4.对醉酒驾驶机动车刑罚处罚的不协调性 | 第22-23页 |
(二) “醉驾入刑”法律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面临的困境 | 第23-26页 |
1.醉酒驾驶的标准界限模糊,操作困难 | 第23-24页 |
2.惩处范围过大,存在重刑主义之嫌 | 第24-26页 |
三、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醉酒驾驶刑事治理中的贯彻 | 第26-32页 |
(一) 明确规定醉酒驾驶的量刑标准,区分具体犯罪情节 | 第26-27页 |
(二) 对醉酒驾驶二元化处罚结构的坚守与完善 | 第27-29页 |
1.依托行政处罚:应对没有造成实际损害的醉酒驾车行为 | 第27-28页 |
2.完善刑法评价:从重处罚已经造成实际损害的醉酒驾驶行为 | 第28-29页 |
(三) 有效遏制醉酒驾驶违法行为的思路和对策 | 第29-32页 |
1.依靠社会力量的多元化配合 | 第29-30页 |
2.建立全方位、立体式、交叉性的执法机制 | 第30页 |
3.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 | 第30-32页 |
结语 | 第32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6页 |
致谢 | 第36-3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