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9-23页 |
·选题来源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选题来源 | 第9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21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及简评 | 第10-14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及简评 | 第14-21页 |
·研究思路和内容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2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2页 |
·创新点 | 第22-23页 |
第2章 唐代谏官制度与现代行政监督实效的理论阐释 | 第23-32页 |
·唐代谏官制度的理论分析 | 第23-26页 |
·谏官与谏官制度 | 第23页 |
·唐代谏官制度的内涵与组织结构 | 第23-25页 |
·唐代谏官的主要职能 | 第25-26页 |
·行政监督实效的相关理论 | 第26-30页 |
·行政监督实效的内涵 | 第26-27页 |
·行政监督实效的影响因素 | 第27-28页 |
·提升行政监督实效的重要性 | 第28-30页 |
·唐代谏官制度与现代行政监督实效提升的相关性 | 第30-32页 |
·唐代谏官制度的成功举措为行政监督实效的提升提供了借鉴 | 第30-31页 |
·“实效提升”为唐代谏官制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唐代谏官制度的成功举措与局限性 | 第32-45页 |
·唐代谏官制度的发展历程 | 第32-33页 |
·唐代谏官制度的成功举措 | 第33-36页 |
·重视谏官和谏官制度,培养谏诤意识和多元合作的谏诤理念 | 第33-34页 |
·加强谏官组织建设,促进谏诤制度化 | 第34-35页 |
·严格谏官选任与考核机制,提高谏官队伍的质量 | 第35-36页 |
·做好谏诤保障工作,夯实谏官制度的基础 | 第36页 |
·唐代谏官制度的局限性 | 第36-39页 |
·谏官制度本质上是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| 第36-38页 |
·人治思想和专制主义传统不利于谏诤意识的转变 | 第38-39页 |
·唐代谏官制度之于现代行政监督实效提升的价值 | 第39-45页 |
·谏诤思想为重塑行政监督理念提供了方向 | 第39-41页 |
·谏官组织化、制度化为行政监督体制构建提供了标准 | 第41-42页 |
·良好的谏诤运行机制为行政监督机制完善提供了指导 | 第42-45页 |
第4章 唐代谏官制度对现代行政监督实效提升的启示 | 第45-55页 |
·重塑行政监督实效提升理念 | 第45-47页 |
·领导者要高度重视行政监督实效提升工作 | 第45页 |
·树立多元主体合作的行政监督实效提升理念 | 第45页 |
·重视公众舆论监督的作用 | 第45-46页 |
·主动监督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理念 | 第46-47页 |
·健全行政监督实效提升体制 | 第47-49页 |
·提高行政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 | 第47页 |
·促进行政监督的程序化 | 第47页 |
·提高行政监督人员行使权力的独立性 | 第47-48页 |
·加强各监督主体的协调配合 | 第48-49页 |
·完善行政监督实效提升机制 | 第49-51页 |
·制定一套科学的选拔机制 | 第49页 |
·充分利用激励机制的作用 | 第49-50页 |
·加强行政监督制约机制建设 | 第50页 |
·完善行政监督保障机制 | 第50-51页 |
·加强行政监督实效提升法制建设 | 第51-52页 |
·健全行政监督法律体系 | 第51页 |
·严格规范行政监督执法行为 | 第51-52页 |
·创新行政监督实效提升方式方法 | 第52-55页 |
·加强监督信息化建设 | 第52-53页 |
·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 | 第53-55页 |
结语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