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取代苯二甲酸类金属配位聚合物的设计、合成、结构及其性质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11页
第一章 前言第11-17页
   ·配合物概述第11页
   ·配合物的发展第11-12页
   ·配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方法第12-13页
   ·配合物的应用第13-14页
   ·本文选题意义第14-15页
   ·本文研究内容第15页
 参考文献第15-17页
第二章 5-氨基-2,4,6-三碘间苯二甲酸(H_2ATIBDC)与2-碘对苯二甲酸(H_2ITPC)配体配合物的合成、结构及表征第17-48页
 序言第17页
   ·配合物[Zn(AZPY)(H_2O)_4]·(ATIBDC)·0.5(AZPY)·4H_2O(1),[Ni(AZPY)(H_2O)_4]·(ATIBDC)·0.5(AZPY)·5H_2O(2),[Co(AZPY)(H_2O)_4]·(ATIBDC)·0.5(AZPY)·5H_2O(3)的合成结构及表征第17-29页
     ·实验部分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试剂第18页
  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解析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表征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的热分析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的固体荧光光谱表征第18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1、2、3的合成第18-19页
     ·配合物1、2、3的结果与讨论第19-29页
       ·晶体结构解析第19-27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1、2和3的红外光谱表征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1、2和3的热重分析第28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1的固体荧光光谱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·配合物[Pb(ATIBDC)_(0.5)(HATIBDC)(azpy)]·H_2O(4)合成、结构及表征第29-35页
     ·配合物4的合成第29页
     ·配合物4的结果与讨论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·晶体结构解析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4的红外光谱表征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4的热重分析第34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4的固体荧光光谱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·配合物[Pb_2(ITPC)_2(DMF)(H_2O)]·H_2O(5)的合成、结构及表征第35-40页
     ·配合物5的合成第35页
     ·配合物5的结果与讨论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·晶体结构解析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5的红外光谱表征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5的热重分析第39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5的固体荧光光谱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·配合物[Cd(ATIBDC)(AZPY)_2(H_2O)_2]·3H_2O(6)的合成、结构及表征第40-46页
     ·配合物6的合成第40页
     ·配合物6的结果与讨论第40-46页
       ·晶体结构解析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6的红外光谱表征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6的热重分析第44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6的固体荧光光谱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6的XRD图谱分析第45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6的气体吸附图谱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6-47页
 参考文献第47-48页
第三章 过渡金属离子Co(Ⅱ)、Ni(Ⅱ)与5-氨基-2,4,6三溴间苯二甲酸(H_2B_3C)配体配合物的合成、结构及表征第48-79页
 序言第48页
   ·配合物[Co(B_3C)(bimb)](7),[Co_2(B_3C)_2(bix)_4(H_2O)_2]·6H_2O(8),[Co(B_3C)(btb)(H_20)_2]·3H_2O(9)的合成、结构及表征第48-60页
     ·实验部分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7~9的合成第48-49页
     ·配合物7~9结果与讨论第49-60页
       ·晶体结构解析第49-59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7~9的红外光谱表征第59-60页
   ·配合物[Co_2(B_3C)_2(bbtz)_(2.5)(H_2O)_3]·5H_2O(10),[Ni_2(B_3C)(bbtz)(H_2O)_2]·3H_2O(11)的合成、结构及表征第60-69页
     ·配合物10~11的合成第60-61页
     ·配合物10~11的结果与讨论第61-69页
       ·晶体结构解析第61-68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10~11的红外光谱表征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10的热重分析第69页
   ·配合物[Co(B_3C)(azpy)_(1.5)(H_2O)_2]·3H_2O(12),[Ni(B_3C)(azpy)(H_2O)2]·3H_2O(13)的合成、结构及表征第69-76页
     ·配合物12~13的合成第69-70页
     ·配合物12~13的结果与讨论第70-76页
       ·晶体结构解析第70-75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12~13的红外光谱表征第75-76页
   ·配合物12的热重分析第76-7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7-78页
 参考文献第78-79页
第四章 d~(10)过渡金属离子Zn(Ⅱ)、Cd(Ⅱ)与5-氨基-2,4,6三溴间苯二甲酸(H_2B_3C)配体配合物的合成、结构及表征第79-98页
 序言第79页
   ·配合物[ZnCl(B_3C)(bbtz)](14),[Zn(B_3C)(bbtz)(H_2O)]·H_2O(15),[Cd(B_3C)(bbtz)(H_2O)]·H_2O(16)的合成、结构及表征第79-87页
     ·实验部分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14~16的合成第79-80页
     ·配合物14~16的结果与讨论第80-87页
       ·晶体结构解析第80-86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14~16的红外光谱表征第86-87页
   ·配合物[Zn(B_3C)(azpy)(H_2O)3]·0.5(azpy)·2H_2O(17),[Cd(B_3C)(azpy)(H_2O)2]·0.5(azpy)·4H_2O(18)的合成、结构及表征第87-95页
     ·配合物17,18的合成第87-88页
     ·配合物17~18的结果与讨论第88-95页
       ·晶体结构解析第88-92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17,18的红外光谱表征第92-93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17,18的热重图谱分析第93-94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17,18的固态荧光图谱分析第94页
       ·配合物17的气体吸附图谱分析第94-9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5-96页
 参考文献第96-98页
第五章 结论第98-100页
   ·研究总结第98-99页
   ·展望第99-100页
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00-101页
致谢第101-102页

论文共10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灵敏的细胞因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新方法研究
下一篇:贵金属材料的电化学与光学性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