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临床研究 | 第10-18页 |
1 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2 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10-15页 |
·诊断标准 | 第10-11页 |
·临床资料 | 第11-12页 |
·药物 | 第12-14页 |
·治疗方法 | 第14-15页 |
3 统计学处理 | 第15页 |
4 结果与分析 | 第15-18页 |
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症的变化比较 | 第15页 |
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灶的变化比较 | 第15-16页 |
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的比较 | 第16页 |
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KPS 评分的比较 | 第16页 |
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期的比较 | 第16-17页 |
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Survivin 水平的比较 | 第17页 |
·两组患者 CIK 细胞回输后不良反应的观察 | 第17-18页 |
实验研究 | 第18-23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18页 |
·动物 | 第18页 |
·细胞株 | 第18页 |
·药品 | 第18页 |
·试剂 | 第18页 |
·主要仪器 | 第18页 |
2 方法及步骤 | 第18-19页 |
·肺抑瘤膏含药血清制备 | 第18页 |
·A549 肺腺癌细胞裂解液抗原制备 | 第18-19页 |
·CIK 细胞的制备、诱导、扩增 | 第19页 |
·DC 的制备、诱导、扩增 | 第19页 |
·DC 和 CIK 细胞共培养 | 第19页 |
·A549 肺腺癌细胞的复苏及传代培养 | 第19页 |
3 观察指标及方法 | 第19-20页 |
·通过倒置显微镜分别观察培养 3dCIK 细胞和 5d、7d DC 细胞集落及形态 | 第19页 |
·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CD3 +、CD8 +、CD56 +CIK 细胞表达的阳性率 | 第19-20页 |
·细胞毒活性检测 | 第20页 |
4 实验流程图如下 | 第20-21页 |
5 统计学处理 | 第21页 |
6 结果 | 第21-23页 |
·细胞形态与增殖观察 | 第21页 |
·CIK 表型的检测 | 第21页 |
·两组 CIK 细胞毒活性检测结果 | 第21-23页 |
讨论 | 第23-33页 |
1 中医对肺癌的认识 | 第23-26页 |
·病名归属 | 第23页 |
·病因病机 | 第23页 |
·治则治法 | 第23-24页 |
·方药组成及方药剖析 | 第24-26页 |
2 现代药理研究 | 第26-27页 |
·扶正培本与增强免疫 | 第26-27页 |
·软坚散结与抑制肿瘤生长 | 第27页 |
·活血化瘀与改善血液流变 | 第27页 |
·清热解毒与抗炎、抗感染、抗突变 | 第27页 |
3 DC-CIK 细胞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 | 第27-28页 |
4 中药多糖对 DC 抗肿瘤免疫药理作用机制 | 第28-30页 |
·中药多糖对 DC 增殖分化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·中药多糖对 DC 成熟的影响 | 第29页 |
·中药多糖对 DC 功能的影响 | 第29页 |
·中药多糖对 DC 介导的抗肿瘤免疫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5 Survivin 在肺腺癌中的研究 | 第30页 |
6 临床观察及疗效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临床主症变化 | 第30页 |
·病灶变化 | 第30-31页 |
·体重指数变化 | 第31页 |
·KPS 评分改变 | 第31页 |
·生存期的比较 | 第31页 |
·Survivin 水平的比较 | 第31页 |
·CIK 回输后不良反应的观察 | 第31页 |
·细胞毒性活性检测结果 | 第31页 |
7 结论 | 第31-33页 |
结语 | 第33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8页 |
综述 | 第38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附录 | 第44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详细摘要 | 第51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