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工作面矿压显现与覆岩移动规律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6页 |
·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·选题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·课题研究的意义 | 第10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0-14页 |
·采场上覆岩层结构理论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·采空区下工作面覆岩移动规律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重复采动下地表移动规律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近距离煤层开采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4-15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5-16页 |
2 承载层理论的建立 | 第16-29页 |
·承载层的定义与特征 | 第16-17页 |
·承载层的力学分析 | 第17-22页 |
·力学模型的建立 | 第17页 |
·承载层上的荷载 | 第17-20页 |
·承载层各岩层的荷载 | 第20-22页 |
·承载层的断裂破坏规律 | 第22-27页 |
·承载层岩层断裂破坏形式的判定 | 第22-23页 |
·承载层岩层断裂步距的计算 | 第23-24页 |
·主承载层的判别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下位岩层的断裂垮落 | 第25-26页 |
·主承载层的断裂垮落 | 第26-27页 |
·承载层和关键层的区别与联系 | 第27-2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3 基于承载层理论的煤层群分类 | 第29-38页 |
·极近距离煤层群 | 第29-32页 |
·极近距离煤层群的定义 | 第29-31页 |
·极近距离煤层群覆岩移动规律 | 第31-32页 |
·非近距离煤层群 | 第32-33页 |
·非近距离煤层群的定义 | 第32-33页 |
·非近距离煤层群覆岩移动规律 | 第33页 |
·近距离煤层群 | 第33-36页 |
·近距离煤层群的定义 | 第33-34页 |
·近距离煤层群覆岩移动规律 | 第34-3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4 浅埋重复采动下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| 第38-43页 |
·浅埋重复采动下地表移动基本规律概述 | 第38-39页 |
·浅埋重复采动下地表移动参数变化机理 | 第39-42页 |
·起动距 | 第39-40页 |
·超前影响角 | 第40页 |
·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 | 第40-41页 |
·边界角 | 第41页 |
·移动角 | 第41页 |
·下沉系数 | 第41-42页 |
·拐点偏移距 | 第42页 |
·水平移动系数 | 第4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5 工程实例和数值模拟研究 | 第43-63页 |
·工程背景 | 第43-46页 |
·开采技术条件 | 第43-45页 |
·基于承载层的理论计算 | 第45-46页 |
·矿压观测 | 第46-53页 |
·矿压观测方案设计 | 第46-47页 |
·观测数据处理方法 | 第47-49页 |
·矿压观测结果分析 | 第49-53页 |
·地表移动观测 | 第53-56页 |
·地表移动观测方案设计 | 第53-55页 |
·地表移动观测数据分析 | 第55页 |
·地表移动观测结果分析 | 第55-56页 |
·数值模拟分析 | 第56-61页 |
·模型的建立 | 第56-57页 |
·模型边界条件的设定 | 第57页 |
·模型参数的选取 | 第57页 |
·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57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63-64页 |
·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64页 |
·对今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2页 |
附录 | 第7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实践项目 | 第72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2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实践项目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