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第一章 疱疹病毒UL39基因研究进展及选题目的和意义 | 第9-16页 |
一、疱疹病毒UL39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研究进展 | 第9-15页 |
1 Alpha疱疹病毒的特征和功能 | 第9-13页 |
·Alpha疱疹病毒的特征 | 第9-11页 |
·R1的功能 | 第11-13页 |
·R1和R2的相互作用 | 第11页 |
·HSV R1独特的N末端域的作用 | 第11-12页 |
·R1的抗凋亡功能 | 第12页 |
·HSV-1中以UL39为靶基因的siRNA效果 | 第12页 |
·PRV和VZV的R1缺失株研究 | 第12-13页 |
·R1的其他功能 | 第13页 |
2 Beta疱疹病毒中R1的特征和功能作用 | 第13-14页 |
3 Gamma疱疹病毒中R1的特征和功能作用 | 第14-15页 |
二、选题目的和意义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鸭瘟病毒UL39基因的分子特性分析 | 第16-22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基因序列 | 第16页 |
·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核苷酸序列分子特性分析 | 第17页 |
·氨基酸序列分子特性分析 | 第17页 |
·稀有密码子分析 | 第17页 |
2 结果 | 第17-21页 |
·DPV UL39基因序列相似性搜索结果 | 第17-18页 |
·根据UL39基因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 | 第18页 |
·磷酸化位点预测结果 | 第18-19页 |
·N-糖基化位点预测 | 第19页 |
·跨膜区预测 | 第19页 |
·信号肽切割位点预测 | 第19-20页 |
·R1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 | 第20页 |
·DPV UL39基因稀有密码子及Nc值分析 | 第20页 |
·系统进化树分析 | 第20-21页 |
3 讨论 | 第21-22页 |
第三章 鸭瘟病毒UL39基因克隆、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| 第22-30页 |
1 材料 | 第22-23页 |
·试验动物 | 第22页 |
·毒株、菌株、载体和细胞 | 第22页 |
·主要试剂及配制 | 第22-23页 |
·仪器 | 第23页 |
·引物 | 第23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23-26页 |
·鸭胚成纤维细胞(DEF)的制备 | 第23页 |
·鸭瘟病毒(DPV)的培养 | 第23页 |
·DPV-CHv基因组的提取 | 第23-24页 |
·PCR扩增UL39基因 | 第24页 |
·pMD20-T-UL39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| 第24页 |
·pET32a(+)-UL39融合表达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| 第24页 |
·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鉴定及条件优化 | 第24-25页 |
·制备表达宿主菌感受态细胞 | 第24页 |
·重组质粒转化表达宿主菌感受态细胞 | 第24页 |
·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| 第24-25页 |
·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| 第25页 |
·融合表达蛋白的纯化及免疫兔子 | 第25页 |
·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 | 第25-26页 |
·Western-blot检测 | 第26页 |
·兔抗DPV UL39 IgG的纯化 | 第26页 |
3 结果 | 第26-29页 |
·PCR扩增UL39基因 | 第26页 |
·pMD20-T-UL39质粒的鉴定 | 第26-27页 |
·pET32a(+)-UL39融合表达质粒的鉴定 | 第27页 |
·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鉴定及条件优化 | 第27-28页 |
·融合表达蛋白的纯化 | 第28页 |
·多克隆抗体效价的测定结果 | 第28页 |
·兔抗DPV UL39 IgG的纯化结果 | 第28-29页 |
·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| 第29页 |
4 讨论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DPV体外感染宿主细胞UL39基因转录、表达时相及药物抑制试验分析 | 第30-37页 |
1 试验材料 | 第30页 |
·试剂及其配制 | 第30页 |
·仪器 | 第30页 |
2 试验方法 | 第30-33页 |
·FQ-RT-PCR检测DPV体外感染宿主细胞时UL39基因的转录情况 | 第30-32页 |
·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| 第30页 |
·引物的特异性检测 | 第30-31页 |
·FQ-PCR标准曲线的构建 | 第31页 |
·DEF的培养及总RNA的提取 | 第31页 |
·RNA的完整性检测 | 第31页 |
·去除总RNA中的基因组DNA | 第31页 |
·反转录并进行FQ-PCR检测 | 第31-32页 |
·药物抑制试验确定UL39的基因类型 | 第32页 |
·R1蛋白体外表达动力学研究 | 第32-33页 |
·DEF的培养及细胞蛋白的提取 | 第32页 |
·Western-blot检测 | 第32-33页 |
3 试验结果 | 第33-35页 |
·DPV UL39基因转录时相分析 | 第33-35页 |
·FQ-PCR引物特异性检测 | 第33页 |
·FQ-PCR标准曲线的构建 | 第33-34页 |
·RNA的完整性检测 | 第34页 |
·样品检测和结果分析 | 第34-35页 |
·药物抑制试验鉴定UL39基因类型 | 第35页 |
·DPV R1蛋白表达时相结果分析 | 第35页 |
4 讨论 | 第35-37页 |
·RQ-RT-PCR检测DPV UL39基因转录特征 | 第35-36页 |
·更昔洛韦和放线菌酮抑制疱疹病毒核酸和蛋白合成 | 第36页 |
·Western blot检测R1蛋白在感染DPV的DEF中的表达动力学 | 第36-37页 |
第五章 鸭瘟病毒UL39基因编码蛋白在DEF中的定位研究 | 第37-40页 |
1 试验材料 | 第37页 |
·毒株和细胞 | 第37页 |
·主要试剂及配制 | 第37页 |
·仪器设备 | 第37页 |
2 试验方法 | 第37-38页 |
·间接免疫荧光检测DPV UL39基因编码蛋白在DEF中的分布情况 | 第37-38页 |
·结果判定标准 | 第38页 |
·DPV UL39基因产物亚细胞定位的动态监测 | 第38页 |
3 结果 | 第38-39页 |
4 讨论 | 第39-40页 |
结论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