补充判决制度研究
内容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一、补充判决制度的概述 | 第11-22页 |
(一)裁判脱漏的概念及识别标准 | 第11-17页 |
1.裁判脱漏的概念 | 第11-14页 |
2.裁判脱漏的识别标准 | 第14-17页 |
(二)补充判决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| 第17-22页 |
1.补充判决的内涵 | 第17-19页 |
2.补充判决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2页 |
二、比较法视野下的补充判决制度 | 第22-28页 |
(一)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及地区的补充判决制度 | 第22-25页 |
1.德国的补充判决制度 | 第22-23页 |
2.日本的补充判决制度 | 第23页 |
3.法国的补充判决制度 | 第23-24页 |
4.俄罗斯的补充判决制度 | 第24页 |
5.我国台湾地区的补充判决制度 | 第24-25页 |
(二)对域外补充判决制度的比较及评析 | 第25-28页 |
1.启动补充判决程序的主体资格 | 第25-27页 |
2.补充判决的申请期间 | 第27-28页 |
三、补充判决与相关理论的辨析 | 第28-34页 |
(一)补充判决与部分请求 | 第28-29页 |
(二)补充判决与部分判决 | 第29-31页 |
(三)补充判决的既判力研究 | 第31-34页 |
四、我国引入补充判决制度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| 第34-37页 |
(一)引入补充判决制度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| 第34页 |
(二)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程序分析 | 第34-37页 |
1. 裁判脱漏时,适用上诉程序救济的不足 | 第34-35页 |
2. 裁判脱漏时,适用再审程序救济的的缺陷 | 第35-36页 |
3. 我国设立补充判决制度的理论基础 | 第36-37页 |
五、我国建立补充判决制度的构想 | 第37-44页 |
(一)构建我国补充判决制度的具体设想 | 第37-40页 |
1. 程序设计 | 第37-39页 |
2. 适用上诉程序救济裁判脱漏的禁止 | 第39-40页 |
3.适用再审程序救济裁判脱漏的禁止 | 第40页 |
(二)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 | 第40-44页 |
1. 完善法院瑕疵诉讼行为救济制度 | 第40-42页 |
2. 完善我国部分判决理论和立法 | 第42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