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·前言 | 第10-11页 |
·湿硫化氢环境的定义 | 第11页 |
·湿硫化氢环境下LPG球罐的腐蚀状况 | 第11-13页 |
·LPG球罐腐蚀开裂所造成的危害 | 第13-14页 |
·湿硫化氢环境下球罐开裂的特征和失效原因 | 第14-16页 |
·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湿硫化氢环境下的氢损伤 | 第17-29页 |
·前言 | 第17页 |
·腐蚀反应的电化学过程 | 第17-18页 |
·湿硫化氢环境下氢破坏类型 | 第18-28页 |
·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 | 第19-22页 |
·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的定义及裂纹产生过程 | 第19-21页 |
·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具有的特征 | 第21-22页 |
·氢诱导裂纹和氢鼓泡 | 第22-27页 |
·氢诱导裂纹的定义及裂纹产生过程 | 第22-23页 |
·氢诱导裂纹的特征 | 第23-25页 |
·SSCC和HIC的区别和联系 | 第25页 |
·氢鼓泡 | 第25-27页 |
·应力导向氢致开裂 | 第27-28页 |
·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湿硫化氢环境下SPV50Q钢应力腐蚀敏感性研究 | 第29-39页 |
·前言 | 第29页 |
·慢应变速率试验研究 | 第29-32页 |
·SSRT的特点 | 第30页 |
·SSRT应变速率的确定 | 第30-31页 |
·应力腐蚀敏感性的表征 | 第31-32页 |
·湿硫化氢环境下SSRT的研究 | 第32-38页 |
·试样形状和尺寸 | 第32页 |
·实验参数的确定 | 第32页 |
·实验结果和讨论 | 第32-38页 |
·应力-应变和应力-时间曲线的绘制和结果分析 | 第33-35页 |
·断口分析 | 第35-38页 |
·结论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16MnR钢LPG球罐开裂原因分析和综合性能评估 | 第39-65页 |
·前言 | 第39页 |
·球罐基本概况 | 第39-40页 |
·失效件取样简图 | 第40页 |
·化学成分分析 | 第40-41页 |
·机械性能测试 | 第41-46页 |
·常温拉伸试验 | 第41-44页 |
·常温冲击试验 | 第44-45页 |
·硬度测量 | 第45-46页 |
·宏观和金相显微观察 | 第46-57页 |
·宏观观察 | 第46-49页 |
·金相显微观察 | 第49-57页 |
·断口扫描电镜分析 | 第57-62页 |
·鼓泡断面观察 | 第57-59页 |
·旧材料试样冲击断口扫描分析 | 第59-62页 |
·新材料冲击试样扫描断口分析 | 第62页 |
·失效原因分析 | 第62-64页 |
·结论 | 第64-65页 |
第五章 16MnR钢在湿硫化氢环境下抗全面腐蚀及抗HIC性能评估 | 第65-76页 |
·前言 | 第65页 |
·试验过程 | 第65-69页 |
·试验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| 第65-68页 |
·硫化氢气体的发生 | 第65页 |
·硫化氢溶液浓度的标定 | 第65-68页 |
·腐蚀溶液的配制 | 第68页 |
·试验试样的准备 | 第68-69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69-75页 |
·失重腐蚀速度的评定 | 第69-71页 |
·金相显微镜观察 | 第71-75页 |
·浸泡前的金相观察 | 第71-73页 |
·试样浸泡后的金相观察 | 第73-75页 |
·结论 | 第75-76页 |
第六章 16MnR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形成原因分析 | 第76-82页 |
·前言 | 第76页 |
·夹杂物鉴定的综合物理方法 | 第76-77页 |
·16MnR钢中的MnS非金属夹杂物 | 第77-81页 |
·MnS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成 | 第77-79页 |
·在湿硫化氢环境下MnS夹杂的有害影响 | 第79-80页 |
·MnS夹杂物的控制 | 第80-81页 |
·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82-85页 |
·总结 | 第82-83页 |
·展望 | 第83页 |
·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| 第83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项目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