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总体规划论文

基于场所理论的大遗址保护规划中环境空间设计研究

致谢第1-6页
中文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11页
1 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·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·问题的缘起第11-12页
     ·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·国外大遗址保护理论发展与相关经验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国内大遗址保护理论发展与相关经验第14-16页
   ·大遗址保护中的场所与环境空间问题第16页
   ·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内容与框架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方法第17-18页
2 大遗址保护规划的相关研究第18-25页
   ·大遗址保护的相关概念第18-19页
     ·大遗址保护的概念第18页
     ·大遗址保护规划的价值第18-19页
   ·我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分析第19-24页
     ·中国大遗址的概况第19-21页
     ·中国大遗址保护的对策和规划原则第21-23页
     ·大遗址保护面临的问题第23-24页
   ·小结第24-25页
3 大遗址保护规划中场所环境空间的形态特性与构成分析第25-36页
   ·场所概念与场所理论第25-29页
     ·场所概念第25页
     ·场所结构第25-27页
     ·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与场所环境空间第27页
     ·诺伯格·舒尔茨对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的引申第27-28页
     ·梅洛·庞帝的知觉现象学与场所环境空间第28页
     ·大遗址保护规划与场所理论第28-29页
   ·大遗址保护规划中环境空间的构成与分类第29-32页
     ·规划范围、规模及分区第29页
     ·遗址考古第29页
     ·文物保护第29-30页
     ·遗址展示第30页
     ·景观设计第30页
     ·绿化种植第30-31页
     ·道路交通第31页
     ·主要文化及服务设施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基础设施建设第32页
   ·大遗址保护规划中场所环境空间的结构和特征分析第32-35页
     ·诺伯格·舒尔茨的存在空间理论的结构分析第33页
     ·大遗址保护规划中环境空间的场所特征分析第33-35页
   ·小结第35-36页
4 大遗址保护规划中的空间组织第36-50页
   ·大遗址保护规划的空间格局第36-41页
     ·并列结构第36-39页
     ·次序结构第39-41页
     ·拓扑结构第41页
   ·大遗址保护规划中的空间秩序第41-43页
     ·秩序感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秩序感和无秩序感第43页
   ·大遗址保护规划中的交通组织第43页
   ·大遗址保护规划的空间节点设计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内与外的关系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新与旧的关系第44页
     ·功能的多样性第44页
   ·案例分析——以南京明城墙滨河地区的整治改造策略为例第44-49页
     ·背景资料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·现状分析第45页
     ·保护规划研究第45-49页
   ·小结第49-50页
5 大遗址保护规划中的空间形态设计第50-63页
   ·空间格局和总体意象第50-51页
   ·大遗址入口设计第51-52页
   ·缓冲空间设计第52-53页
   ·道路系统规划第53-54页
   ·遗址博物馆设计第54页
   ·绿化系统及景观主题设计第54-55页
   ·案例分析——以唐大明宫保护规划为例第55-62页
     ·背景资料分析第55页
     ·现状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·保护规划研究第56-62页
   ·小结第62-63页
6 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保护规划第63-72页
   ·背景资料分析第63页
   ·现状分析第63-64页
   ·保护规划研究第64-72页
7 结论第72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5页
作者简历第75-77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协同设计研究
下一篇:开洞参数对钢筋混凝土烟囱整体和局部受力性能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