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--车站及枢纽论文--编组站论文

编组站单双向布置方案选型方法研究

致谢第1-6页
中文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1 绪论第12-22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·国外单双向编组站的发展及研究概况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国外编组站发展历程第13-15页
     ·国外单双向编组站的研究状况第15页
   ·国内单双向编组站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15-19页
     ·国内编组站发展演变第15-17页
     ·国内单双向编组站的研究现状第17-19页
   ·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9-22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19-21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线第21-22页
2 全路编组站现状及我国常用站型特征分析第22-34页
   ·全路编组站现状第22-29页
     ·编组站技术分类条件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全路编组站按不同特点分类的分布情况第23-28页
     ·既有编组站布置图型存在的问题第28-29页
   ·我国编组站常用布置图型分析第29-34页
     ·单向编组站布置图型特征及适用范围第29-31页
     ·双向编组站布置图型特征及适用范围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单双向编组站适用情况比对第32-34页
3 编组站内的车流组织分析第34-50页
   ·车辆在编组站内的主要技术作业第34-36页
     ·有调中转车技术作业过程第34-35页
     ·无调中转车技术作业过程第35页
     ·货物作业车技术作业过程第35-36页
   ·车流在编组站内的作业流程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·车流在编组站内的滞留时间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·反驼峰方向车流对单向编组站的影响及处理方法第40-43页
     ·反向改编车流对单向编组站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反向改编车流的处理方法第41-43页
   ·折角车流对双向编组站的影响及处理方法第43-50页
     ·折角车流产生的原因第43-44页
     ·折角车流对编组站能力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 ·折角车流对编组站有调中时及其他作业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·折角车流的处理方法第46-50页
4 编组站单双向布置方案的择优对比研究第50-68页
   ·编组站单双向布置选择的技术条件第50-52页
   ·编组站采用单双向布置的定性分析第52-55页
     ·单双向编组站适用地形条件第52页
     ·单双向编组站的改编能力对比第52-54页
     ·双方向改编车流的均衡性第54-55页
   ·编组站采用单双向布置费用的定量分析第55-64页
     ·单双向编组站的建设投资费用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基于衔接方向数目分析车流在单双向布置图型的走行路径第56-60页
     ·车流在单向与双向编组站内的走行费用第60-61页
     ·车流在单向与双向编组站内的解编费用第61-63页
     ·车流在单向与双向编组站内的滞留费用第63-64页
   ·基于费用最小化的单双向编组站选择模型第64-67页
   ·单双向编组站比选技术流程第67-68页
5 算例分析第68-80页
   ·贵阳南编组站概况第68-71页
   ·站型选择定性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 ·编组站所处地形条件适用性第71页
     ·需求改编能力及折角比第71-72页
     ·双方向改编车流的均衡性第72页
   ·站型选择定量分析第72-79页
     ·建设投资费用第73页
     ·车流组织费用第73-78页
     ·总消耗费用第78-79页
   ·结果分析第79-80页
6 结论与展望第80-82页
   ·主要结论及创新点第80-81页
   ·展望第81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4页
附录A 贵阳南编组站平面示意图第84-85页
附录B 贵阳南编组站车流汇总表第85-86页
附录C 贵阳南站各车场的线路信息汇总表第86-88页
作者简历第88-91页
学位论文数据集第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单目视觉的轨道交通异物侵限检测方法研究
下一篇:铁路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