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8页 |
·引言 | 第14页 |
·造纸法烟草薄片 | 第14-16页 |
·造纸法烟草薄片工艺的发展 | 第14-15页 |
·造纸法烟草薄片工艺的优势 | 第15-16页 |
·造纸法烟草薄片烟气中有害成分 | 第16-22页 |
·烟气焦油的形成 | 第16页 |
·烟气焦油的主要成分与前体物 | 第16-19页 |
·降低烟气中有害成分的方法 | 第19-22页 |
·微生物发酵在造纸法烟草薄片中的应用 | 第22-24页 |
·烟草中微生物的种类 | 第22页 |
·微生物发酵降解烟草化学成分 | 第22-24页 |
·微生物发酵处理烟梗提取液 | 第24页 |
·选题的目的、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4-28页 |
·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4-25页 |
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5-28页 |
第二章 降解有害前体物微生物菌株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| 第28-51页 |
·引言 | 第28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8-33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8-29页 |
·药品及溶液 | 第29-30页 |
·培养基 | 第30-33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3-41页 |
·平板筛选分离技术路线 | 第33-34页 |
·原料取样 | 第34页 |
·微生物的富集培养 | 第34页 |
·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| 第34页 |
·分离、筛选菌种的保存 | 第34-35页 |
·高酶活菌株平板初筛 | 第35-36页 |
·高酶活菌株摇瓶复筛 | 第36页 |
·酶活的测定方法 | 第36-39页 |
·具有硝酸盐还原能力和亚硝酸盐还原能力菌株的筛选 | 第39页 |
·生物形态观察 | 第39-40页 |
·生物生化实验 | 第40-4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41-49页 |
·烟草薄片原料的微生物分离 | 第41-43页 |
·高酶活菌株的初筛 | 第43-45页 |
·高酶活菌株的复筛 | 第45-46页 |
·菌株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还原能力 | 第46页 |
·烟草薄片原料微生物的鉴定 | 第46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第三章 降解有害前体物高酶活菌株的混合发酵 | 第51-63页 |
·引言 | 第5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51-52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51页 |
·实验药品 | 第51-52页 |
·混合发酵培养基 | 第52页 |
·实验菌株 | 第5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52-54页 |
·菌株的拮抗作用实验 | 第52页 |
·混合菌株浓度和吸光度的关系的测定 | 第52页 |
·三菌株混合方式对混合发酵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三菌株生长期对混合发酵的影响 | 第53页 |
·三菌株混合发酵时间的优化 | 第53页 |
·混合发酵菌种比例对混合发酵的影响 | 第53页 |
·正交设计法发酵液优化实验 | 第53-54页 |
·发酵原料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| 第5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4-62页 |
·微生物拮抗实验结果 | 第54-55页 |
·目标产物浓度和吸光度的关系的测定 | 第55页 |
·三菌株混合方式对混合发酵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三菌株生长期对混合发酵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三菌株混合发酵时间对混合发酵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·混合发酵菌种比例对混合发酵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·微生物发酵液的优化 | 第59-61页 |
·发酵原料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四章 高酶活菌株降解造纸法烟草薄片有害前体物的研究 | 第63-82页 |
·引言 | 第63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63-6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64-67页 |
·造纸法烟草薄片的制备 | 第64页 |
·高酶活菌株发酵造纸法烟草薄片和原料实验 | 第64-65页 |
·造纸法烟草薄片的化学成分分析 | 第65-66页 |
·高酶活菌株发酵后造纸法烟草薄片和原料的热裂解实验 | 第66-6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67-81页 |
·各菌株发酵对造纸法烟草薄片和原料化学成分的影响 | 第67-69页 |
·各菌株发酵对造纸法烟草薄片和原料热裂解焦油有害成分的影响 | 第69-75页 |
·各菌株发酵对造纸法烟草薄片和原料烟气一氧化碳的影响 | 第75-76页 |
·不同混合发酵工艺对热裂解焦油中有害成分的影响 | 第76-8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第五章 高酶活菌株改善造纸法烟草薄片提取物组成的研究 | 第82-98页 |
·引言 | 第8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82-84页 |
·造纸法烟草薄片提取物的制备 | 第82页 |
·高酶活菌株发酵造纸法烟草提取物实验 | 第82-83页 |
·高酶活混合菌株发酵造纸法烟草提取物实验 | 第83页 |
·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| 第83页 |
·造纸法烟草提取物中挥发性组分的测定 | 第83-84页 |
·各高酶活菌株发酵后提取物的热裂解实验 | 第84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84-97页 |
·各高酶活菌株发酵对提取物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| 第84页 |
·各高酶活菌株发酵对提取物挥发性组分的影响 | 第84-88页 |
·各高酶活菌株发酵对提取物热裂解焦油组成的影响 | 第88-89页 |
·高酶活混合菌株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情况 | 第89-90页 |
·高酶活混合菌株发酵过程中挥发性组分的变化情况 | 第90-93页 |
·高酶活混合菌株发酵过程中焦油成分的变化情况 | 第93-9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7-98页 |
第六章 混合菌株发酵处理对烟气主要成分释放过程的影响 | 第98-115页 |
·引言 | 第9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98-99页 |
·造纸法烟草薄片烟气成分释放过程的 TG-FTIR 研究 | 第98-99页 |
·造纸法烟草薄片烟气成分释放过程的 TG-MS 研究 | 第99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99-114页 |
·发酵处理对造纸法烟草薄片热失重特性的影响 | 第99-100页 |
·发酵处理对提取物热失重特性的影响 | 第100-101页 |
·发酵处理对造纸法烟草薄片热裂解产物释放的影响 | 第101-105页 |
·发酵处理对提取物热裂解产物释放的影响 | 第105-107页 |
·发酵处理对主要烟气成分释放规律的影响 | 第107-11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4-115页 |
结论 | 第115-118页 |
结论 | 第115-117页 |
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117页 |
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| 第117-11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8-129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29-130页 |
致谢 | 第130-131页 |
附件 | 第13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