醇胺离子液体萃取分离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研究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-4页 |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4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26页 |
·煤焦油的产生 | 第14-15页 |
·中低温煤焦油主要成分 | 第15页 |
·煤焦油加工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·精细化工路线 | 第16页 |
·延迟焦化路线 | 第16页 |
·加氢工艺路线 | 第16-17页 |
·煤焦油中酚类提取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·化学法 | 第17-18页 |
·碱洗法 | 第17-18页 |
·碳酸钠溶液抽提法 | 第18页 |
·NaHS溶液抽提法 | 第18页 |
·选择溶剂抽提法 | 第18-19页 |
·过热水抽提法 | 第19页 |
·盐类水溶液抽提法 | 第19页 |
·醇类水溶液抽提法 | 第19页 |
·沉淀法 | 第19-20页 |
·超临界流体萃取 | 第20页 |
·络合萃取法 | 第20-21页 |
·离子液体 | 第21-24页 |
·离子液体的介绍 | 第21页 |
·离子液体的组成 | 第21-22页 |
·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 | 第22页 |
·直接合成法 | 第22页 |
·两步合成法 | 第22页 |
·离子液体的性质 | 第22-23页 |
·离子液体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 | 第23-24页 |
·废水处理 | 第23页 |
·烟气脱硫和燃油脱硫 | 第23-24页 |
·萃取金属离子 | 第24页 |
·本文研究内容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离子液体的制备和表征 | 第26-44页 |
·引言 | 第26页 |
·离子液体的制备 | 第26-30页 |
·离子液体合成机理 | 第26页 |
·实验药品、仪器及装置 | 第26-29页 |
·离子液体合成步骤 | 第29-30页 |
·离子液体的表征 | 第30-41页 |
·离子液体的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| 第30-35页 |
·离子液体的核磁共振波谱氢谱谱图 | 第30-34页 |
·核磁谱图解析数据 | 第34页 |
·离子液体纯度分析和结构鉴定 | 第34-35页 |
·热稳定性分析 | 第35-4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1-44页 |
第三章 萃取分离模型油中的酚类 | 第44-66页 |
·引言 | 第44-45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45-51页 |
·实验药品与仪器 | 第45-46页 |
·实验内容 | 第46-51页 |
·模型油的配置 | 第46页 |
·实验过程 | 第46-47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47-50页 |
·萃取率E的计算 | 第50-51页 |
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1-63页 |
·萃取时间的确定 | 第51-52页 |
·静置时间对萃取率E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萃取温度对萃取率E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·萃取剂用量对E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·萃取剂结构对萃取率E的影响 | 第56-59页 |
·酚类化合物结构对萃取率E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·模型油中甲苯含量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·对低浓度含酚模型油的萃取 | 第61-62页 |
·消除萃取剂对油相的污染 | 第62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6页 |
第四章 苯酚的反萃取及离子液体的回收 | 第66-74页 |
·引言 | 第66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66-69页 |
·实验所用试剂与仪器 | 第66-67页 |
·实验内容 | 第67-69页 |
·实验操作过程 | 第67-68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68页 |
·反萃取率Eb的计算 | 第68-69页 |
·反萃取实验结果结论 | 第69-70页 |
·选取最佳萃取剂 | 第70-72页 |
·离子液体的回收 | 第72-7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0页 |
致谢 | 第80-82页 |
研究成果及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2-84页 |
导师及作者简介 | 第84-85页 |
附录 | 第85-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