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目录 | 第9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17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11-12页 |
·解决 Ⅵ 设计中形式陈旧的弊端 | 第11页 |
·探究企业经济发展变化情况下,汉字在 Ⅵ 设计中的变革性作用 | 第11-12页 |
·提高 Ⅵ 设计的实用性水平,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| 第12页 |
·创新点 | 第12页 |
·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 | 第12-13页 |
·国外 | 第13页 |
·研究的内容 | 第13-15页 |
·研究的方法 | 第15页 |
·研究的意义 | 第15-17页 |
2 汉字 | 第17-25页 |
·汉字的产生与发展 | 第17-19页 |
·汉字的变革期 | 第19-20页 |
·汉字的成熟期 | 第20-22页 |
·书法对汉字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·汉字的时代性 | 第23-24页 |
·小结 | 第24-25页 |
3 Ⅵ 的相关理论 | 第25-33页 |
·构成 CI 系统的 Ⅵ 特点 | 第25-26页 |
·CI 系统的构成 | 第25页 |
·Ⅵ 系统的特点 | 第25-26页 |
·Ⅵ 标志 | 第26-29页 |
·logo | 第26-27页 |
·logo 的功能性特征 | 第27-29页 |
·标志设计 | 第29页 |
·标志设计的主题 | 第29页 |
·标志设计的创意 | 第29页 |
·Ⅵ 标志设计的基本类型 | 第29-31页 |
·小结 | 第31-33页 |
4 汉字在 Ⅵ 设计中的应用 | 第33-61页 |
·汉字结构 | 第33-39页 |
·汉字结构的框架系统 | 第33-36页 |
·汉字楷书书法的结构理论 | 第36-39页 |
·汉字字体 | 第39-47页 |
·字体 | 第39-40页 |
·字体性格 | 第40-43页 |
·字体视觉美感 | 第43-45页 |
·字体视觉错视与字体修正 | 第45-47页 |
·创意字体设计 | 第47-49页 |
·字体设计的原则 | 第47页 |
·字体设计的基本流程 | 第47-49页 |
·字体标志的表现形式 | 第49-51页 |
·连字 | 第49-50页 |
·手写字体 | 第50页 |
·图画文字 | 第50-51页 |
·字体标志的表现手法 | 第51-55页 |
·绘画的表现手法 | 第51-52页 |
·光感的表现手法 | 第52页 |
·三维的表现手法 | 第52-55页 |
·光影的表现手法 | 第55页 |
·字体标志的色彩表现 | 第55-57页 |
·标志配色的目的与作用 | 第55-56页 |
·标志色彩的搭配 | 第56页 |
·色彩的功能 | 第56-57页 |
·色彩认知的差异 | 第57页 |
·Ⅵ 系统中汉字的辅助图形 | 第57-58页 |
·辅助图形的作用 | 第57页 |
·辅助图形的设计 | 第57-58页 |
·小结 | 第58-61页 |
5 汉字在 Ⅵ 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途径 | 第61-69页 |
·字体多样化 | 第61-63页 |
·字体民族化 | 第63-64页 |
·文字的多元化应用 | 第64-65页 |
·字体同形、色结合的表意化 | 第65-67页 |
·字体与产品造型相结合 | 第65-66页 |
·字体与产品色彩结合 | 第66-67页 |
·小结 | 第67-69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·结论 | 第69-70页 |
·有利于科学有效的向消费者传递企业信息 | 第69页 |
·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| 第69页 |
·有利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(Ⅵ)设计水平向国际化水准迈进 | 第69-70页 |
·展望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4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