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民政工作论文--其他论文

“双重管理”体制下青少年服务领域的非政府组织发展路径初探--以武汉市“青少年空间”为例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20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2-13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·理论意义第13页
     ·实践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·文献综述第14-17页
     ·概念界定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海外文献综述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国内文献综述第16-17页
   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径第17-20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·技术路径第19-20页
第二章 武汉市“青少年空间”发展现状与其“双重管理”体制第20-28页
   ·武汉市“青少年空间”的发展现状第20-24页
     ·“青少年空间”和青少年事务社工第20-21页
     ·“青少年空间”的缘起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武汉市“青少年空间”的发展历程第22页
     ·武汉市“青少年空间”的主要特点第22-24页
   ·武汉市“青少年空间”的“双重管理”体制第24-28页
     ·“双重管理”体制基本框架第24-26页
     ·“青少年空间”的“双重管理”体制核心——双重负责第26页
     ·“青少年空间”的“双重管理”体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第26-28页
第三章 “双重管理”体制下武汉市“青少年空间”的发展困境第28-37页
   ·发展困境之一——市区两级相互依赖第28-30页
     ·“青少年空间”发展路径的依赖第28-29页
     ·“青少年空间”政策争取的依赖第29页
     ·“青少年空间”项目活动的依赖第29-30页
   ·发展困境之二——造血功能亟需提升第30-32页
     ·运营经费捉襟见肘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社会资源利用有限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无法接受资金捐赠第32页
   ·发展困境之三——队伍建设需要完善第32-34页
     ·青少年事务社工职业认同有待加强第32-33页
     ·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素养有待提升第33-34页
     ·青少年事务社工薪酬晋升制度有待健全第34页
   ·发展困境之四——评估机制缺乏科学第34-37页
     ·“青少年空间”的评估考核工作缺乏重视度第34-35页
     ·“青少年空间”的评估考核缺乏独立决策权第35-36页
     ·“青少年空间”的评估考核程序和方法缺乏规范性第36-37页
第四章 造成武汉市“青少年空间”发展困境的原因第37-41页
   ·制度层面的原因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法律体系不完善第37页
     ·监督机制不到位第37-38页
   ·社会层面的原因第38-39页
     ·传统文化的影响第38页
     ·社会的认知不足第38-39页
   ·政府层面的原因第39页
     ·政府的管理过严第39页
     ·政府的支持不足第39页
   ·组织自身层面的原因第39-41页
第五章 国外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和经验借鉴第41-46页
   ·美欧等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借鉴第41-43页
     ·美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和经验借鉴第41-42页
     ·英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和经验借鉴第42-43页
     ·日本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和经验借鉴第43页
   ·转型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借鉴第43-44页
   ·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和经验借鉴第44-46页
第六章 对武汉市“青少年空间”发展路径的建议第46-52页
   ·对“青少年空间”自身发展的建议第46-48页
     ·增强筹资能力建设第46页
     ·增强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增强宣传能力建设第47页
     ·增强社会动员能力建设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增强活动组织能力建设第48页
   ·强化“青少年空间”与社会环境的互动第48-50页
     ·强化“青少年空间”与政府的互动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强化“青少年空间”与其他非政府组织的互动第49页
     ·强化“青少年空间”与企业的互动第49页
     ·强化“青少年空间”与媒体的互动第49-50页
   ·创新非政府组织的政府支持体系第50-52页
     ·转变观念,推出非政府组织管理的基本法律第50页
     ·完善法人制度,分类管理,突出发展重点第50页
     ·逐步完善非政府组织的监管制度与机制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,加大对非政府组织的扶持力度第51-52页
结论与展望第52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6页
附录第56-57页
致谢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宗教信仰虔诚度的变化与乡村治理的调查报告--以南疆地区M村为例
下一篇:新世纪中美对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战略比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