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·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三相不平衡对系统造成的主要危害 | 第11-14页 |
| ·三相不平衡治理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·课题来源及其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| 第二章 低压配网线损及三相不平衡度的计算 | 第17-24页 |
| ·低压配网线损计算方法 | 第17-21页 |
| ·理论线损计算方法 | 第17-19页 |
| ·农村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 | 第19-21页 |
| ·三相不平衡度 | 第21-22页 |
| ·三相电压不平衡度 | 第21-22页 |
| ·三相电流不平衡度 | 第22页 |
| ·计及三相不平衡度的农村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 | 第22-23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| 第三章 模糊 C 均值聚类用户分类法 | 第24-37页 |
| ·农村低压配网传统用户分类及其缺陷 | 第24-26页 |
| ·聚类分析方法 | 第26-30页 |
| ·层次聚类分析法 | 第26-27页 |
| ·动态聚类分析法 | 第27页 |
| ·模糊聚类分析法 | 第27-30页 |
| ·模糊 C 均值聚类用户分类法 | 第30-33页 |
| ·电力系统的负荷特性与负荷特性指标 | 第30-31页 |
| ·数据预处理 | 第31-32页 |
| ·模糊 C 均值用户分类法在三相不平衡治理中的应用 | 第32-33页 |
| ·模糊 C 均值用户分类的 matlab 仿真 | 第33-3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四章 计及电气距离的用户日负荷曲线分类 | 第37-42页 |
| ·电气距离对三相不平衡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| ·计及电气距离的模糊 C 均值用户分类仿真 | 第38-4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| 第五章 算例分析 | 第42-50页 |
| ·农村电网接线图及数据整理 | 第42-43页 |
| ·网损及三相不平衡度计算分析 | 第43-45页 |
| ·计及电气距离的模糊 C 均值聚类分析 | 第45-46页 |
| ·分类后用户相别调整 | 第46-47页 |
| ·用户接线相别调整后网损及三相不平衡度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结论与展望 | 第50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| 致谢 | 第55-57页 |
|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相关课题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