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土力学、地基基础工程论文--岩石(岩体)力学及岩石测试论文

层状岩体力学参数的状态相关性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2页
第一章 绪论第12-22页
   ·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9页
     ·岩体力学参数研究方法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·层状岩体力学参数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岩体力学参数状态相关性研究现状第17-19页
   ·存在的问题第19-20页
   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第20-22页
     ·主要研究内容第20页
     ·研究技术路线第20-22页
第二章 岩体力学参数数值试验模型辨识第22-46页
   ·概述第22页
   ·岩体力学试验的数值仿真分析理论第22-26页
     ·数值仿真方法简介(有限差分法)第22-24页
     ·结构面数值仿真的力学模型第24-26页
   ·岩体现场变形试验及模型辨识第26-38页
     ·工程地质概述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模拟试验点的选取及现场试验基本条件第27-29页
     ·现场变形试验方法与成果第29页
     ·岩体变形试验数值模型的建立第29-32页
     ·岩体承压板数值试验变形特征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 ·岩体现场试验与仿真试验成果对比分析第34-38页
   ·岩体现场直剪试验及模型辨识第38-44页
     ·现场直剪试验基本情况第38页
     ·现场直剪试验成果及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岩体直剪试验数值模型的建立第39-41页
     ·现场直剪试验与数值仿真试验成果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·小结第44-46页
第三章 层状岩体变形模量状态相关性研究第46-84页
   ·概述第46页
   ·层状岩体变形模量相关状态因素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 ·岩体结构特征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岩体应力状态第47页
     ·岩体水环境第47-48页
   ·层状岩体变形模量状态相关性研究方法第48-50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式的选取第48页
     ·解析法第48-50页
     ·数值分析法第50页
   ·结构特征对层状岩体变形模量的影响研究第50-64页
     ·结构面倾角对层状岩体变形模量的影响第50-59页
     ·结构面密度对层状岩体变形模量的影响第59-64页
   ·赋存环境对层状岩体变形模量的影响研究第64-74页
     ·应力状态对层状岩体变形模量的影响研究第64-68页
     ·水环境对层状岩体变形模量的影响研究第68-74页
   ·结构面刚度对层状岩体变形模量的影响第74-82页
     ·数值试验法第74-79页
     ·解析法第79-82页
     ·研究成果分析第8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2-84页
第四章 层状岩体抗剪断强度参数状态相关性研究第84-124页
   ·概述第84页
   ·层状岩体抗剪断强度参数相关状态因素分析第84-85页
     ·岩体结构特征第84页
     ·岩体应力状态第84-85页
     ·地下水环境第85页
   ·层状岩体抗剪断强度参数状态相关性研究方法第85-88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式的选取第85-86页
     ·层状岩体数值试验方法第86-88页
   ·结构特征对层状岩体抗剪断强度参数的影响研究第88-99页
     ·结构面走向对层状岩体抗剪断强度参数的影响第88-94页
     ·结构面倾角对层状岩体抗剪断强度参数的影响第94-99页
   ·应力状态对层状岩体抗剪断强度参数的影响研究第99-115页
     ·初始应力水平对层状岩体抗剪断强度参数影响研究第99-104页
     ·加载状态对层状岩体抗剪断强度参数影响研究第104-115页
   ·水环境对层状岩体抗剪断强度参数的影响研究第115-121页
     ·数值试验方案第116页
     ·几何模型及结构面分布第116页
     ·层状岩体抗剪断强度与孔隙水压力的关系第116-118页
     ·层状岩体抗剪断强度参数与孔隙水压力的关系第118-12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21-124页
第五章 层状岩体力学参数状态相关性取值方法第124-146页
   ·岩体力学参数的取值思路第124页
   ·层状岩体变形模量状态相关性取值方法第124-135页
     ·岩体结构特征第124-129页
     ·初始应力状态影响第129-131页
     ·应力及孔隙压力状态双重影响第131-135页
   ·层状岩体抗剪断强度参数状态相关性取值方法第135-145页
     ·结构面产状第135-141页
     ·初始应力状态第141-143页
     ·孔隙压力状态第143-14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45-146页
结论与展望第146-150页
 结论第146-147页
 展望第147-150页
参考文献第150-156页
致谢第156-158页
附录 A (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)第158-160页
附录 B (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目录)第160-162页
附录 C (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专利目录)第162页

论文共1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状态相关性的土体渗透变形特性试验研究
下一篇:矩形人工挖孔桩护壁土压力计算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