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状态与社会生活中的“半融入”--以鄂西北XY市HL村为例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导论 | 第9-19页 |
(一) 问题的提出 | 第9-11页 |
(二) 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(三) 分析框架与概念界定 | 第15-16页 |
(四) 研究意义与方法 | 第16-17页 |
(五) 个案概况 | 第17-19页 |
一、疾病状态对互惠性人际互动的影响 | 第19-24页 |
(一) 互惠性:持续人际互动的基本原则 | 第19-21页 |
(二) 疾病:互惠交往模式失衡的起因 | 第21-24页 |
二、乡村艾滋病患者社会互动资源的变化 | 第24-30页 |
(一) 因病致贫:乡村艾滋病患者经济资源的减少 | 第24-26页 |
(二) 人情变数:乡村艾滋病患者情感资源的萎缩 | 第26-27页 |
(三) 高度聚焦:乡村艾滋病患者外来资源的增加 | 第27-30页 |
三、资源变化对乡村艾滋病患者人际互动的影响 | 第30-37页 |
(一) 情感剥离:乡村艾滋病患者与亲属的交往 | 第30-32页 |
(二) 地缘新生:乡村艾滋病患者与乡邻的交往 | 第32-34页 |
(三) 资源重组:乡村艾滋病患者与外来群体的交往 | 第34-37页 |
四、疾病状态下的人际互动与社会生活的“半融入” | 第37-41页 |
(一) 互动关系的结构性差异 | 第37-38页 |
(二) 互动关系结构的演变机制 | 第38-39页 |
(三) “半融入”如何可能 | 第39-41页 |
五、结论与讨论 | 第41-44页 |
(一) 结论 | 第41页 |
(二) 讨论 | 第41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