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林业基础科学论文--森林生物学论文--树木学论文

东灵山不同环境梯度下叶的功能性状差异性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8页
1.前言第8-16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·植物功能性状相关术语第10-11页
   ·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1-14页
     ·植物功能性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响应第11-13页
     ·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第13页
     ·研究展望第13-14页
   ·本文研究内容第14-16页
2.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第16-19页
   ·研究区概况第16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16-18页
     ·样地的设置和样品的采集第16-17页
     ·试验处理和各功能性状的测定第17-18页
   ·数据处理第18-19页
3 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9-38页
   ·不同环境梯度下的光照和土壤因子差异第19-20页
   ·树种叶功能性状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第20-27页
     ·树种不同发育阶段的功能性状差异性第20-21页
     ·不同坡位的叶功能性状差异第21-22页
     ·不同海拔的叶功能性状差异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树种各性状沿坡位的变化规律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树种各性状沿海拔的变化规律第24-27页
   ·五角枫叶柄性状和叶性状的关系第27-31页
   ·五角枫叶柄性状差异及变化规律第31-38页
     ·五角枫叶柄的种内性状差异第31-32页
     ·不同坡位的叶柄性状差异第32-33页
     ·不同海拔的叶柄性状差异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叶柄各性状沿坡位的变化规律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叶柄各性状沿海拔的变化规律第35-38页
4. 讨论与结论第38-48页
   ·不同环境梯度下的光照和土壤因子的差异第38页
   ·树种叶功能性状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第38-41页
     ·树种不同发育阶段的种内功能性状差异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树种不同坡位的叶功能性状差异及变化规律第39-40页
     ·树种不同海拔上的叶功能性状差异及变化规律第40-41页
   ·叶柄性状和叶性状的关系第41-43页
   ·五角枫叶柄功能·性状的差异及变化规律第43-45页
     ·五角枫叶柄性状的种内差异性第43页
     ·不同坡位的叶柄性状差异及变化规律第43-44页
     ·不同海拔的叶柄性状差异及变化规律第44-45页
   ·结论第45-48页
5.本文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48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6页
个人简介和硕士期间论文情况第56-58页
导师简介第58-60页
致谢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山东菏泽杨树人工林碳储量和碳贮库特征研究
下一篇:油松林下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效果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