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| ·研究工作 | 第10-11页 |
| ·论文结构 | 第11-12页 |
| 第二章 多媒体会议发展现状 | 第12-26页 |
| ·多媒体议概述 | 第12-13页 |
| ·传统多媒体会议系统概述 | 第13-19页 |
| ·基于H.323的多媒体会议系统 | 第13-16页 |
| ·基于SIP的多媒体会议系统 | 第16-18页 |
| ·SIP与H.323会议模型的比较 | 第18-19页 |
| ·分布式多媒体会议系统发展现状 | 第19-22页 |
| ·服务器基于P2P方式 | 第19-20页 |
| ·具有索引服务器的P2P方式 | 第20-21页 |
| ·无服务器的P2P方式 | 第21-22页 |
| ·集中式多媒体会议系统的缺点分析 | 第22-23页 |
| ·多媒体数据编解码技术介绍 | 第23-25页 |
| ·MPEG系列 | 第24页 |
| ·H.26X系列 | 第24-2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第三章 基于分片的分布式多媒体会议系统设计 | 第26-37页 |
| ·系统设计原则 | 第26-27页 |
| ·系统架构 | 第27-28页 |
| ·系统流程 | 第28-29页 |
| ·全连通一跳式网络构造方式 | 第29-30页 |
| ·分片传输实现方式 | 第30-35页 |
| ·分片传输机制实现方式 | 第30-31页 |
| ·分片划分机制 | 第31-33页 |
| ·反馈权值计算逻辑 | 第33-34页 |
| ·分片分配机制 | 第34-35页 |
| ·排序播放机制设计 | 第35-3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第四章 分布式多媒体会议中SVC分层编码设计与实现 | 第37-49页 |
| ·SVC分层编码思想 | 第37-40页 |
| ·时间可伸缩编码 | 第38-39页 |
| ·空间可伸缩编码 | 第39页 |
| ·质量可伸缩编码 | 第39页 |
| ·方案选取 | 第39-40页 |
| ·分布式多媒体会议融合SVC技术的思想 | 第40-42页 |
| ·分布式多媒体会议融合SVC技术的设计方案 | 第42-44页 |
| ·与会终端能力的采集 | 第42-43页 |
| ·空间可伸缩编码层次划分 | 第43页 |
| ·视频源节点对分层编码的处理 | 第43页 |
| ·转发节点对分层编码的处理 | 第43-44页 |
| ·接收节点对分层编码的处理 | 第44页 |
| ·分布式多媒体会议融合SVC技术的实现 | 第44-48页 |
| ·终端能力采集模块 | 第44-45页 |
| ·视频流分层模块 | 第45-46页 |
| ·分层转发模块 | 第46-4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第五章 分布式多媒体会议系统优化验证 | 第49-61页 |
| ·测试环境 | 第49-50页 |
| ·网络环境介绍 | 第49页 |
| ·节点硬件条件 | 第49-50页 |
| ·编码信息 | 第50页 |
| ·系统性能测试 | 第50-60页 |
| ·视频源编码器性能测试 | 第50-53页 |
| ·基于负反馈的分片传输测试 | 第53-56页 |
| ·接收端播放测试 | 第56-59页 |
| ·接收端图像效果测试 | 第59-6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第六章 结束语 | 第61-63页 |
| ·论文总结 | 第61-62页 |
| ·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| 第62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5页 |
| 缩略语 | 第65-66页 |
| 致谢 | 第66-67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