球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方法的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8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1页 |
| ·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页 |
| ·球麦克风阵列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| 第8-9页 |
| ·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9-11页 |
| 2 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基础知识 | 第11-26页 |
| ·语音信号特性 | 第11-12页 |
| ·麦克风阵列声学处理模型 | 第12-17页 |
| ·麦克风阵列拓扑结构 | 第12-13页 |
| ·阵列信号模型 | 第13-15页 |
| ·噪声模型 | 第15-16页 |
| ·阵列接收数据模型 | 第16-17页 |
| ·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基本方法 | 第17-23页 |
| ·波束形成定义 | 第17页 |
| ·常规波束形成 | 第17-19页 |
| ·自适应波束形成 | 第19-21页 |
| ·广义旁瓣抵消器(GSC)的波束形成算法 | 第21-23页 |
| ·其它的波束形成方法 | 第23页 |
| ·语音增强性能的评测标准 | 第23-25页 |
| ·主观评价方法 | 第23页 |
| ·客观评价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·噪声抑制比 | 第24页 |
| ·对数面积比 | 第24-25页 |
| ·小结 | 第25-26页 |
| 3 球麦克风阵列波束形成 | 第26-38页 |
| ·球傅里叶变换 | 第26-27页 |
| ·球阵列处理 | 第27-30页 |
| ·远场声学环境 | 第27-28页 |
| ·近场声学环境 | 第28-30页 |
| ·球阵列采样方案 | 第30-32页 |
| ·等角度采样 | 第30-31页 |
| ·高斯采样 | 第31页 |
| ·均匀采样 | 第31-32页 |
| ·经典球阵列波束形成 | 第32-36页 |
| ·常规波束形成 | 第32页 |
| ·延时-求和波束形成 | 第32-34页 |
| ·最优波束形成 | 第34-35页 |
| ·切比雪夫波束形成 | 第35-36页 |
| ·球阵列 DOA 估计 | 第36-37页 |
| ·小结 | 第37-38页 |
| 4 基于球麦克风阵列的近场径向干扰源抑制方法 | 第38-48页 |
| ·引言 | 第38页 |
| ·径向滤波器的设计 | 第38-43页 |
| ·空间径向抵消滤波器(SRCF)的设计 | 第38-39页 |
| ·径向零陷滤波器的设计 | 第39-41页 |
| ·多尔夫-切比雪夫径向滤波器设计 | 第41-42页 |
| ·径向滤波器性能评测 | 第42-43页 |
| ·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| 第43-47页 |
| ·仿真参数设定 | 第43页 |
| ·径向滤波器性能 | 第43-46页 |
| ·语音增强性能 | 第46-47页 |
| ·小结 | 第47-48页 |
| 5 总结和展望 | 第48-50页 |
| ·工作总结 | 第48页 |
| ·工作展望 | 第48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53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