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ADAMS的汽车前悬架仿真分析与优化
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1-13页 |
| ·国内外平顺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| ·虚拟现实技术与国内外仿真软件 | 第11-13页 |
| ·悬架系统研究概述 | 第13-16页 |
| ·悬架的种类 | 第13-15页 |
| ·悬架系统的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第二章 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理论 | 第17-25页 |
| ·多体系统动力学基本理论 | 第17-18页 |
| ·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与求解过程 | 第18-19页 |
| ·多刚体系统动力学计算步骤 | 第19-22页 |
| ·车辆动态仿真分析软件ADAMS/CAR | 第22-24页 |
| ·ADAMS/CAR的功能 | 第22-23页 |
| ·ADAMS/CAR的建模程序及模板的建立过程 | 第23-2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| 第三章 麦弗逊前悬架虚拟样机建模 | 第25-35页 |
| ·麦弗逊悬架 | 第25页 |
| ·麦弗逊前悬架结构分析 | 第25-27页 |
| ·建立麦弗逊悬架模板部件 | 第27-30页 |
| ·控制臂 | 第27-28页 |
| ·转向节和滑柱 | 第28页 |
| ·减震器与转向横拉杆 | 第28页 |
| ·螺旋弹簧 | 第28-29页 |
| ·前束角和外倾角参数变量 | 第29-30页 |
| ·对模板部件进行连接 | 第30-31页 |
| ·定义转向节总成的连接 | 第31页 |
| ·定义控制臂的连接 | 第31页 |
| ·定义主销轴线 | 第31页 |
| ·定义麦弗逊悬架通讯器并测试 | 第31-32页 |
| ·麦弗逊悬架装配 | 第32-3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| 第四章 麦弗逊前悬架仿真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5-47页 |
| ·车轮前束角 | 第38-40页 |
| ·车轮前束角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| ·车轮前束角的理想变化趋势及仿真分析 | 第39-40页 |
| ·前轮外倾角 | 第40-42页 |
| ·前轮外倾角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| ·前轮外倾角的理想变化趋势及仿真分析 | 第41-42页 |
| ·主销后倾角 | 第42-43页 |
| ·主销后倾角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| 第42页 |
| ·主销后倾角的理想变化趋势及仿真分析 | 第42-43页 |
| ·主销偏移距 | 第43-44页 |
| ·主销偏移距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| ·主销偏移距的理想变化趋势及仿真分析 | 第44页 |
| ·主销内倾角 | 第44-45页 |
| ·主销内倾角对整车性能影响 | 第44-45页 |
| ·主销内倾角的理想变化趋势及仿真分析 | 第4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5-47页 |
| 第五章 麦弗逊前悬架性能参数优化 | 第47-56页 |
| ·参数化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48-49页 |
| ·试验设计原理 | 第48页 |
| ·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| 第48-49页 |
| ·对悬架进行优化分析 | 第49-52页 |
| ·优化前后仿真结果的比较 | 第52-5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第六章 总结 | 第56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| 在学研究成果 | 第59-60页 |
| 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