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肿瘤学论文--内分泌腺肿瘤论文--甲状腺肿瘤论文

甲状腺乳头状癌与USF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5页
第1章 前言第15-30页
   ·甲状腺癌概述第15-21页
     ·甲状腺癌定义第15页
     ·甲状腺癌临床表现及诊断第15-19页
     ·甲状腺癌分型和分期第19-21页
     ·甲状腺癌治疗第21页
   ·甲状腺癌的流行概况第21-23页
     ·人群分布第22页
     ·时间分布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地区分布第23页
   ·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研究第23-25页
     ·射线辐射第23页
     ·碘摄入异常第23页
     ·家族遗传因素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甲状腺良性病史第24页
     ·激素第24页
     ·个体因素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其他因素第25页
   ·甲状腺癌的相关基因研究第25-26页
     ·ras 基因与甲状腺癌第25页
     ·ret 基因与甲状腺癌第25页
     ·BRAF 基因与甲状腺癌第25-26页
     ·p53 基因与甲状腺癌第26页
     ·FOXE1 基因与甲状腺癌第26页
     ·其他基因与甲状腺癌第26页
   ·USF1 基因第26-28页
     ·USF1 基因与糖脂代谢类疾病第27页
     ·USF1 基因与心脑血管疾病第27-28页
     ·USF1 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第28页
     ·USF1 基因与癌症第28页
   ·USF1 基因与甲状腺癌第28-30页
第2章 材料与方法第30-39页
   ·甲状腺癌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资料收集与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·调查对象第30页
     ·调查方法和内容第30页
     ·数据录入、整理及统计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·质量控制第31页
   ·USF1 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联研究第31-39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第31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剂、仪器及器材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实验步骤第33-37页
     ·数据分析第37-39页
第3章 结果第39-56页
   ·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一般概况第39-46页
     ·性别第39页
     ·年龄第39页
     ·职业状况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婚姻状况第40页
     ·学历状况第40页
     ·经济状况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既往甲状腺疾病情况第41页
     ·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情况第41页
     ·其他疾病史第41-42页
     ·放射线照射情况第42页
     ·每日面对电视电脑情况第42页
     ·吸烟情况第42页
     ·饮酒情况第42-43页
     ·饮食中含盐量第43页
     ·食用加碘盐情况第43页
     ·含碘食物食用情况第43-44页
     ·精神状况第44-45页
     ·甲状腺肿物情况第45页
     ·病理分期情况第45-46页
     ·癌症转移情况第46页
   ·USF1 基因多态性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联研究第46-56页
     ·病例组和对照组性别和年龄分布第46页
     ·4 个位点基因分型图谱第46-48页
     ·tag SNPs 等位基因与基因型频数分布第48-49页
     ·Hardy-Weinberg 平衡定律检验第49页
     ·SNPs 与 PTC 的关联分析第49-51页
     ·多位点联合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·SNPs 在不同性别病例组及对照组的分布第52-54页
     ·病例组基因多态性与 PTC 的关联分析第54-56页
第4章 讨论第56-64页
   ·PTC 住院患者资料的统计描述第56-58页
   ·USF1 基因多态性与 PTC 的关联性分析第58-61页
     ·USF1 基因及功能第58-59页
     ·样本的代表性第59-60页
     ·H-W 平衡定律检验第60页
     ·SNPs 与 PTC 的关系第60页
     ·SNPs 与 PTC 的性别差异第60-61页
     ·SNPs 与病例组性别差异、家族史的关系第61页
   ·本研究结果的影响因素第61-62页
     ·样本含量第61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第61页
     ·多病因疾病第61-62页
   ·本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第62页
   ·甲状腺癌的预防第62-64页
第5章 结论第64-65页
参考文献第65-73页
附录一第73-76页
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76-77页
致谢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腹腔镜快速康复外科:比传统腹腔镜外科治疗结直肠肿瘤更好的选择
下一篇:多巴胺D1受体对RGC-5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