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7页 |
·研究背景、目的与意义 | 第12-1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6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6-18页 |
·核心概念界定 | 第18-2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0-23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20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0-23页 |
·研究现状述评 | 第23页 |
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4页 |
·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5页 |
·主要创新点 | 第25-27页 |
第2章 危机专项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理论基础 | 第27-44页 |
·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相关理论 | 第27-36页 |
·矿产资源价值 | 第27-30页 |
·矿产资源禀赋优势理论 | 第30-31页 |
·矿产资源经济评价理论 | 第31-34页 |
·矿产经济多目标决策理论 | 第34-36页 |
·财政投资评价相关理论 | 第36-43页 |
·公共投资的增长效应理论 | 第36-38页 |
·财政投资经济效率和效益 | 第38-40页 |
·“3E”评价理论 | 第40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3章 危机专项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| 第44-76页 |
·危机矿山类型与特点 | 第44-48页 |
·矿山接替资源类型 | 第44-45页 |
·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途径 | 第45-46页 |
·危机矿山找矿特殊性 | 第46-48页 |
·危机专项基本概况 | 第48-59页 |
·专项主要特点 | 第48-51页 |
·专项指导思想、目标与原则 | 第51-52页 |
·专项主要任务 | 第52-55页 |
·专项实施阶段 | 第55页 |
·专项制度建设 | 第55-57页 |
·专项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 | 第57-59页 |
·危机专项的实施效果 | 第59-71页 |
·危机专项实施以来的总体情况 | 第59-66页 |
·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的实施效果 | 第66-71页 |
·危机专项的效益分析 | 第71-74页 |
·危机专项关键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| 第71-72页 |
·危机专项关键效益指标测算 | 第72-7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4-76页 |
第4章 危机专项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76-90页 |
·评价总体思路 | 第76-77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| 第77-81页 |
·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| 第81-82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82-89页 |
·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层次 | 第82-85页 |
·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85-87页 |
·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 | 第87-8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9-90页 |
第5章 河北迁安接替资源找矿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| 第90-112页 |
·项目概况 | 第90-95页 |
·项目基本情况 | 第90页 |
·项目主要目标任务 | 第90-91页 |
·项目实施情况及成果 | 第91-95页 |
·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95-104页 |
·评价方法 | 第96-103页 |
·评价方法的确定 | 第103-104页 |
·基于 AHP-模糊综合评价的接替资源找矿经济社会效益评价 | 第104-110页 |
·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| 第104-105页 |
·构建判断矩阵并计算权重 | 第105-107页 |
·确定评价集 | 第107-108页 |
·确定模糊关系矩阵 | 第108-109页 |
·模糊矩阵运算 | 第109页 |
·评价结果的综合判定 | 第109-110页 |
·评价结果的分析 | 第110-11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1-112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12-116页 |
·结论 | 第112-113页 |
·建议 | 第113-115页 |
·下一步研究计划 | 第115-116页 |
致谢 | 第116-11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8-126页 |
附录 | 第12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