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豆生殖生物学研究
| 目录 | 第1-6页 |
| CONTENTS | 第6-8页 |
| 摘要 | 第8-9页 |
| Abstract | 第9-11页 |
| 1 前言 | 第11-21页 |
| ·大豆地理生态特征 | 第11-14页 |
| ·大豆形态特征 | 第11-12页 |
| ·大豆地理分布特征 | 第12-13页 |
| ·大豆应用价值 | 第13-14页 |
| ·大豆品种东农 46 | 第14页 |
| ·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概况 | 第14-18页 |
| ·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| ·植物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发育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7页 |
| ·植物双受精的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| ·细胞程序化死亡的研究进展 | 第18-19页 |
| 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9-20页 |
| ·技术路线 | 第20-21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6页 |
| ·供试品种 | 第21页 |
| ·取材设计与取材时间 | 第21-22页 |
| ·大豆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的取材设计 | 第22页 |
| ·大豆花粉管生长的取材设计 | 第22页 |
| ·显微观察样品的制备 | 第22-24页 |
| ·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 | 第22-23页 |
| ·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 | 第23-24页 |
| ·荧光显微样品的制备 | 第24页 |
| ·光学显微样品的制备 | 第24页 |
| ·试验仪器与试剂 | 第24-25页 |
| ·试验仪器 | 第24-25页 |
| ·试验试剂和试验器材 | 第25页 |
| ·试剂配制方法 | 第25页 |
| ·数据处理 | 第25-26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26-50页 |
| ·大豆柱头和花柱的超微结构观察 | 第26-33页 |
| ·大豆柱头的超微结构观察 | 第26-29页 |
| ·大豆花柱的超微结构观察 | 第29-33页 |
| ·大豆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| 第33-45页 |
| ·胚珠的发育 | 第33-34页 |
| ·珠被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| 第34-36页 |
| ·珠心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 | 第36-37页 |
| ·大孢子发生超微结构观察 | 第37-40页 |
| ·雌配子体发育超微结构观察 | 第40-42页 |
| ·成熟胚囊超微结构观察 | 第42-43页 |
| ·珠心细胞程序性死亡超微结构观察 | 第43-45页 |
| ·大豆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研究 | 第45-50页 |
| ·大豆花粉管萌发的超微结构观察 | 第45-46页 |
| ·大豆花粉管生长的动态观察 | 第46-48页 |
| ·授粉后大豆花柱的超微结构观察 | 第48-50页 |
| 4 讨论 | 第50-53页 |
| ·关于大豆柱头乳突细胞的作用 | 第50页 |
| ·关于大豆花柱通道细胞的功能 | 第50页 |
| ·关于大孢子形成过程中孢原细胞的发生 | 第50-51页 |
| ·关于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特征 | 第51页 |
| ·关于成熟胚囊结构特点及其退化 | 第51-52页 |
| ·关于珠心细胞程序化死亡现象 | 第52-53页 |
| 5 结论 | 第53-54页 |
| 致谢 | 第54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6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