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铜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及共存污染物对其吸附的影响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9页
1 绪论第19-45页
   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第19-22页
     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第19-21页
     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第21-22页
   ·土壤吸附重金属的研究方法第22-29页
     ·重金属吸附的模型研究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实证性模型第23-25页
     ·机理模型第25-29页
   ·土壤吸附重金属的机理第29-33页
     ·专属吸附第30-31页
     ·非专属吸附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固定作用第32-33页
   ·土壤表面的官能团第33-34页
   ·土壤表面配合物第34-37页
   ·影响重金属吸附的因素第37-41页
     ·环境条件的影响第37-39页
     ·土壤组成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·重金属化学性质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·选题依据、目的、意义和内容第41-45页
     ·选题依据第41-42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和基本思路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43-45页
2 Cu~(2+)、Zn~(2+)和Pb~(2+)的在土壤上的吸附行为第45-65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45-49页
     ·实验材料与试剂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46页
     ·实验分析方法第46-47页
     ·土壤对Cu~(2+)、Zn~(2+)和Pb~(2+)的吸附实验第47-49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9-64页
     ·土壤的理化性质第49-51页
     ·土壤性质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第51-59页
     ·pH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第59-60页
     ·离子强度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第60-61页
     ·温度对重金属吸附的影响第61-64页
   ·小结第64-65页
3 土壤有机质对铜的吸附特性和贡献第65-76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65-67页
     ·试剂和仪器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测定第66页
     ·脱除土壤有机质的方法第66页
     ·吸附等温试验第66-67页
     ·统计分析第67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67-75页
     ·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第67页
     ·原状土壤对铜的吸附特性第67-71页
     ·脱除有机质的土壤对铜的吸附特性第71-73页
     ·土壤有机质对铜吸附的贡献第73-75页
   ·小结第75-76页
4 铜和铅在土壤上竞争吸附研究第76-88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76-78页
     ·试剂和仪器第76页
     ·单组分吸附和解吸等温线第76-77页
     ·双组分竞争吸附和解吸第77页
     ·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红外表征第77页
     ·吸附等温线拟合分析第77-78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78-86页
     ·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第78页
     ·铜和铅单组分的吸附和解吸第78-80页
     ·铜和铅在两组分溶液中的吸附和解吸第80-86页
     ·FTIR分析第86页
   ·小结第86-88页
5 典型除草剂对土壤吸附金属铜的影响研究第88-109页
   ·实验部分第89-91页
     ·试剂和仪器第89页
     ·除草剂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第89-90页
     ·土壤悬浊液的Zeta电位的测定第90页
     ·红外光谱表征第90-91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91-108页
     ·供试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第91页
     ·除草剂对铜在土壤上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第91-95页
     ·噻吩璜隆对铜在土壤上吸附等温线的影响第95-96页
     ·2,4-D对铜在土壤上吸附等温线的影响第96-98页
     ·阿特拉津对铜在土壤上吸附等温线的影响第98-101页
     ·pH对铜在土壤上吸附的影响第101-104页
     ·农药的存在对土壤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FTIR分析第105-108页
   ·小结第108-109页
6 结论与展望第109-111页
   ·结论第109-110页
   ·展望第110-111页
创新点摘要第111-112页
参考文献第112-126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26-127页
致谢第127-128页
作者简介第128-129页

论文共12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场地有机物污染土壤的脉冲放电等离子体修复方法和机理研究
下一篇:基于准市场的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--以辽河流域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