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胶粘剂工业论文--各种性能胶粘剂论文

pH敏感型两亲性热熔压敏胶的制备及评价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引言第9-10页
1 文献综述第10-26页
   ·经皮给药系统概述第10-11页
   ·压敏胶基质第11-15页
     ·压敏胶的基本要求第11页
     ·压敏胶的分类第11-13页
     ·压敏胶的研究进展第13-15页
   ·SIS型热熔压敏胶第15-18页
     ·SIS型热熔压敏胶的组成第15-17页
     ·SIS型热熔压敏胶的研究进展第17-18页
   ·聚合物共混第18-22页
     ·聚合物共混的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·聚合物共混的主要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聚合物共混物的形态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共混物形态的观测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·立题依据第22-26页
     ·热熔压敏胶基质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模型药物第24-25页
     ·论文研究内容第25-26页
2 SIS和EPO相容性的研究第26-32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26页
     ·药品与试剂第26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26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·SIS/EPO共混物的制备第26页
     ·示差扫描量热仪(DSC)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原子力显微镜(AFM)分析第27页
     ·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(FTIR)分析第27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7-30页
     ·SIS与EPO的相容性第27-29页
     ·SIS与EPO之间的相互作用第29-30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0-32页
3 SIS/EPO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分析第32-36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32页
     ·药品与试剂第32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32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分析第32页
     ·原子力显微镜(AFM)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溶剂刻蚀法分析第33页
   ·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3-35页
     ·SIS/EPO共混物的微观结构第33-34页
     ·SIS/EPO共混物“双连续”结构的确证第34-3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5-36页
4 PEG对于两亲性热熔压敏胶性能影响第36-47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36-37页
     ·药品与试剂第36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36-37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7-40页
     ·两亲性热熔压敏胶贴片的制备第37页
     ·贴片剥离强度的测定第37-38页
     ·贴片持粘性能的测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·药物释放性能的测定第39页
     ·高效液相色谱(HPLC)分析第39页
     ·示差扫描量热仪(DSC)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吸水性实验第40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0-45页
     ·PEG分子量对于两亲性热熔压敏胶黏附性能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·PEG分子量对于两亲性热熔压敏胶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·PEG含量对于两亲性热熔压敏胶黏附性能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·PEG含量对于两亲性热熔压敏胶药物释放性能的影响第43-4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5-47页
5 pH对于两亲性热熔压敏胶释药性能的影响第47-57页
   ·实验材料第47-48页
     ·药品与试剂第47页
     ·实验仪器第47-48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48-49页
     ·两亲性热熔压敏胶载药贴片的制备第48页
     ·药物释放性能的测定第48-49页
     ·高效液相色谱(HPLC)分析第49页
     ·~1H核磁共振波谱仪(~1H NMR)分析第49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9-55页
     ·pH对于两亲性热熔压敏胶中栀子苷释放的影响第49-51页
     ·两亲性热熔压敏胶~1H核磁共振波谱仪(~1H NMR)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 ·两亲性热熔压敏胶中其它药物的释放第52-5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5-57页
结论第57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2页
附录A 药物标准品液相色谱图第62-6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5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对苯二酚和联苯选择性催化加氢的研究
下一篇:ADSCs的海藻酸钙/骨粉微胶珠在转瓶中的骨向分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