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城市城市设计的空间尺度研究--以兴城为例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1 绪论 | 第9-23页 |
| ·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| ·东北地区城市发展概况 | 第9-10页 |
| ·东北地区城市历史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| ·研究概况 | 第12-20页 |
| ·国内外城市空间尺度的相关研究 | 第12-19页 |
| ·相关研究对小城市空间尺度研究的启发 | 第19-20页 |
| ·研究方法步骤及基本框架 | 第20-23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20页 |
| ·研究步骤 | 第20-21页 |
| ·基本框架 | 第21-23页 |
| 2 城市空间尺度的内涵与认知方法 | 第23-36页 |
| ·城市空间尺度的内涵 | 第23-30页 |
| ·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3-27页 |
| ·城市空间尺度的定义 | 第27页 |
| ·城市空间尺度的基本构成 | 第27-28页 |
| ·城市空间尺度的类型 | 第28-30页 |
| ·小城市空间尺度认识方法 | 第30-35页 |
| ·时-空关系 | 第31-32页 |
| ·历时性角度下的空间尺度 | 第32-34页 |
| ·共时性角度下的空间尺度 | 第34-35页 |
| ·小结 | 第35-36页 |
| 3 小城市的空间尺度认知 | 第36-44页 |
| ·小城市空间尺度特征 | 第36-40页 |
| ·小城市的概念及范畴 | 第36-37页 |
| ·小城市的特点与空间尺度 | 第37-38页 |
| ·小城市的分类与空间尺度 | 第38-40页 |
| ·小城市空间尺度的影响因素 | 第40-43页 |
| ·政治因素 | 第40-41页 |
| ·经济因素 | 第41页 |
| ·社会因素 | 第41-42页 |
| ·技术因素 | 第42-43页 |
| ·小结 | 第43-44页 |
| 4 兴城城市空间尺度特征 | 第44-67页 |
| ·兴城城市空间概况 | 第44-51页 |
| ·整体环境 | 第44-46页 |
| ·发展概述 | 第46-51页 |
| ·空间维度下兴城城市空间尺度特征 | 第51-61页 |
| ·城市尺度层级 | 第51-56页 |
| ·区域尺度层级 | 第56-58页 |
| ·街区尺度层级 | 第58-61页 |
| ·三种空间尺度层级比较分析 | 第61-63页 |
| ·在整体城市空间尺度层次上 | 第61-62页 |
| ·在局部城市空间尺度层次上 | 第62-63页 |
| ·问题与成因探究 | 第63-66页 |
| ·提出问题 | 第63-65页 |
| ·成因探究 | 第65-66页 |
| ·小结 | 第66-67页 |
| 5 小城市适宜空间尺度的建构 | 第67-79页 |
| ·小城市适宜空间尺度的建构原则 | 第67-72页 |
| ·地域性原则 | 第67-68页 |
| ·关联性原则 | 第68-71页 |
| ·均质性原则 | 第71-72页 |
| ·小城市适宜空间尺度塑造的主要内容 | 第72-76页 |
| ·在城市空间规模层次上的空间尺度 | 第72-74页 |
| ·在城市形态肌理层次上的空间尺度 | 第74-75页 |
| ·在人的感知层次上的空间尺度 | 第75-76页 |
| ·小城市适宜空间尺度的建构策略 | 第76-78页 |
| ·时间维度下适宜空间尺度的建构策略 | 第76-77页 |
| ·空间维度下适宜空间尺度的建构策略 | 第77-78页 |
| ·小结 | 第78-79页 |
| 结语 | 第79-8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0-84页 |
| 附录 图片来源 | 第84-87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87-88页 |
| 致谢 | 第88-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