仿生非光滑涂层耐磨性及其摩擦表面形貌研究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22页 |
| 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页 |
| ·磨损理论及耐磨措施 | 第10-15页 |
| ·磨损及磨损机理 | 第10-13页 |
| ·提高零件耐磨性能的措施 | 第13-15页 |
| ·仿生耐磨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| 第15-21页 |
| ·仿生摩擦学的概述及进展 | 第15-17页 |
| ·非光滑耐磨表面形态 | 第17-18页 |
| ·仿生耐磨理论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| ·耐磨涂层发展现状 | 第19-21页 |
| ·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| ·课题来源 | 第21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| 2 表面形貌的表征 | 第22-30页 |
| ·表面形貌测量方法概述 | 第22页 |
| ·常用表面形貌评定方法 | 第22-27页 |
| ·Motif法 | 第24页 |
| ·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法 | 第24-25页 |
| ·分形法 | 第25-27页 |
| ·表面表征参数的提取 | 第27-29页 |
| ·表面凹坑分布率的计算 | 第27页 |
| ·表面分形维数的计算 | 第27-2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| 3 仿生非光滑涂层制备及形成机理分析 | 第30-42页 |
| ·仿生非光滑涂层涂料原料 | 第30-32页 |
| ·耐磨涂层涂料组成 | 第30-31页 |
| ·仿生非光滑涂层基本组分 | 第31-32页 |
| ·实验仪器 | 第32-33页 |
| ·KQ-2200DE数控超声波清洗器 | 第32页 |
| ·101-0型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 | 第32-33页 |
| ·QZM-1型锥形磨 | 第33页 |
| ·自行搭建的显微镜成像系统 | 第33页 |
| ·仿生非光滑涂层制备工艺 | 第33-35页 |
| ·基材表面预处理 | 第33-34页 |
| ·环氧树脂选型与改性处理 | 第34页 |
| ·仿生非光滑涂层涂料配制 | 第34页 |
| ·仿生非光滑涂层制备 | 第34-35页 |
| ·仿生非光滑涂层形成机理及表面形貌 | 第35-37页 |
| ·涂层交联固化机理 | 第35页 |
| ·仿生非光滑涂层形成机理 | 第35-37页 |
| ·仿生非光滑涂层表面形貌 | 第37页 |
| ·结果与分析 | 第37-41页 |
| ·陶瓷微球粒度对涂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| ·陶瓷微球含量对涂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| ·固化温度对涂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| 4 仿生非光滑涂层耐磨性能研究 | 第42-50页 |
| ·涂层耐磨性测定方法 | 第42页 |
| ·实验设备 | 第42-43页 |
| ·QMX涂层耐磨性测定仪 | 第42-43页 |
| ·FA2104N型电子分析天平 | 第43页 |
| ·涂层耐磨性实验方案 | 第43-44页 |
| ·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4-47页 |
| ·陶瓷微球粒度对涂层耐磨性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| ·陶瓷微球含量对涂层耐磨性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| ·仿生非光滑涂层磨损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6-47页 |
| ·仿生非光滑涂层耐磨机理分析 | 第47-49页 |
| ·硬质相效应 | 第47-48页 |
| ·IPN穿网络效应 | 第48页 |
| ·仿生效应 | 第48-4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| 5 仿生非光滑涂层表面形貌与磨损性能分析 | 第50-56页 |
| ·涂层摩擦磨损实验 | 第50页 |
| ·仿生非光滑涂层磨损表面形貌 | 第50-52页 |
| ·仿生非光滑涂层磨损表面凹坑分布率研究 | 第52-53页 |
| ·不同载荷工况下涂层磨损表面凹坑分布率分析 | 第52页 |
| ·磨损量与凹坑分布率的关联性分析 | 第52-53页 |
| ·仿生非光滑涂层磨损表面分形维数研究 | 第53-55页 |
| ·不同载荷工况下涂层磨损表面分形维数分析 | 第53-54页 |
| ·磨损量与分形维数的关联性分析 | 第54-5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结论 | 第56-5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61-62页 |
| 致谢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