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1 导论 | 第10-1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1-15页 |
·国外研究情况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研究状况 | 第12-15页 |
·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5-17页 |
2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相关理论 | 第17-22页 |
·最低生活保障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7-19页 |
·社会保障制度 | 第17页 |
·社会救助制度 | 第17-18页 |
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| 第18页 |
·相关概念间的关系 | 第18-19页 |
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相关理论 | 第19-22页 |
·公平理论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| 第19页 |
·凯恩斯主义中的社会保障效率理论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| 第19-20页 |
·需求层次理论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| 第20-21页 |
·我国古代关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想 | 第21-22页 |
3 典型国家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实践与经验借鉴 | 第22-26页 |
·典型国家低保制度的建设与实践 | 第22-24页 |
·英国 | 第22-23页 |
·美国 | 第23-24页 |
·国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的经验借鉴 | 第24-26页 |
4 忻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其运行分析 | 第26-36页 |
·忻州市农村低保群体的基本特征 | 第26-27页 |
·忻州市农村低保制度及其实施现状 | 第27-31页 |
·忻州市农村低保制度的主要内容 | 第27-29页 |
·忻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现状 | 第29-31页 |
·忻州市农村低保制度与相关区域的比较分析 | 第31-36页 |
·忻州市各县市农村居民低保制度比较分析 | 第31-34页 |
·忻州市农村低保制度与大同市、运城市、吕梁市、临汾市比较分析 | 第34-36页 |
5 忻州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6-39页 |
·保障标准偏低,制度覆盖面窄 | 第36页 |
·保障对象界定难,目标定位有偏差 | 第36-37页 |
·资金筹集来源局限,救助资金不能及时到位 | 第37-38页 |
·管理机制不健全,工作效率低下 | 第38页 |
·配套措施不完善,保障功能发挥不够 | 第38-39页 |
6. 制约忻州市农村低保制度良性运行的因素 | 第39-42页 |
·影响忻州市农村低保制度的经济因素 | 第39-40页 |
·制约忻州市农村低保制度运行的非经济因素 | 第40-42页 |
·法律因素 | 第40页 |
·人口因素 | 第40页 |
·政府主体因素 | 第40-42页 |
7 完善忻州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策略 | 第42-48页 |
·完善忻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遵循的原则 | 第42-43页 |
·保障标准要与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| 第42页 |
·广覆盖的原则 | 第42页 |
·坚持“输血”与“造血”相结合的原则 | 第42-43页 |
·完善忻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措施 | 第43-48页 |
·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| 第43页 |
·拓宽农村低保资金的筹集渠道 | 第43-44页 |
·制定合理的农村低保标准 | 第44页 |
·实施多元化的救助方式 | 第44-45页 |
·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 | 第45-46页 |
·加大农村低保制度的宣传力度 | 第46页 |
·加强农村低保网络服务和基层建设 | 第46页 |
·大力发展配套措施 | 第46-48页 |
结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附录 | 第52-5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