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. 绪论 | 第8-20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10页 |
·农业面源污染 | 第8-9页 |
·问题提出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| 第10-18页 |
·缓冲带净化机理研究 | 第11-12页 |
·缓冲带定量化研究 | 第12-14页 |
·缓冲带适宜宽度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草皮混播相关研究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存在的问题 | 第17-18页 |
·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2. 草皮缓冲带不同草种混播比例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 | 第20-4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6页 |
·试验依据 | 第20页 |
·植被及供试土壤选择 | 第20-22页 |
·试验装置模型图 | 第22-23页 |
·缓冲带主要考虑因素及组合方案 | 第23-2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水质分析方法 | 第25-26页 |
·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26-39页 |
·TN去除效果分析 | 第26-31页 |
·TP去除效果分析 | 第31-35页 |
·不同浓度污水对氮、磷污染物去除效果比较 | 第35-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9-42页 |
3. 混播草皮缓冲带布置方式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 | 第42-5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4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42-44页 |
·试验主要考虑因素 | 第42-43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44-50页 |
·TN去除效果比较 | 第44-47页 |
·TP去除效果比较 | 第47-49页 |
·混播草皮缓冲带最适宜宽度的确定 | 第49-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4. 混播草皮缓冲带结构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试验 | 第52-6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52页 |
·材料与方法 | 第52-54页 |
·试验地及植被、坡度选择 | 第52页 |
·试验依据 | 第52页 |
·不同试验装置及缓冲带结构设计 | 第52-54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5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54-60页 |
·TN去除效果分析 | 第54-57页 |
·TP去除效果分析 | 第57-6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5.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·结论 | 第61-62页 |
·展望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课题研究情况 | 第68-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