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3页 |
Abstract | 第3-5页 |
英文符号说明 | 第5-9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21页 |
1 铜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学功能 | 第10-11页 |
·参与机体造血过程 | 第10页 |
·维持血管弹性和骨骼强度 | 第10页 |
·参与机体抗氧化系统组成 | 第10-11页 |
·维持皮毛色泽和角质化作用 | 第11页 |
·参与机体能量代谢 | 第11页 |
·影响机体免疫应答过程 | 第11页 |
2 铜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| 第11-20页 |
·无机铜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| 第11-16页 |
·无机铜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| 第12页 |
·高铜促生长的作用机制 | 第12-15页 |
·高剂量无机铜的应用产生的不良影响 | 第15-16页 |
·氨基酸螯合铜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| 第16-20页 |
·氨基酸螯合铜的概念和结构 | 第16-17页 |
·氨基酸螯合铜的优势 | 第17-18页 |
·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吸收机制 | 第18-19页 |
·氨基酸铜在养猪中的应用效果 | 第19页 |
·氨基酸微量元素研究前景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0页 |
3 本试验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不同铜添加剂对保育仔猪生长性能、养分消化率及粪铜排泄量的影响 | 第21-3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4页 |
·铜添加剂 | 第21页 |
·试验日粮 | 第21页 |
·试验动物与分组处理 | 第21页 |
·饲养管理 | 第21-22页 |
·测定指标与方法 | 第22-23页 |
·生长性能 | 第22-23页 |
·腹泻频率 | 第23页 |
·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(利用率) | 第23页 |
·血液常规指标 | 第23页 |
·粪铜排泄量 | 第23页 |
·主要实验仪器 | 第23-24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24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24-32页 |
·生长性能 | 第24-25页 |
·腹泻频率 | 第25-26页 |
·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(利用率) | 第26-30页 |
·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 | 第26-27页 |
·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 | 第27页 |
·粗脂肪表观消化率 | 第27-28页 |
·钙表观利用率 | 第28-29页 |
·磷表观利用率 | 第29-30页 |
·血液常规指标 | 第30-31页 |
·粪铜排泄量 | 第31-32页 |
3 讨论 | 第32-35页 |
·不同铜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不同铜制剂对仔猪腹泻的影响 | 第33页 |
·不同铜制剂对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(利用率)的影响 | 第33页 |
·不同铜制剂对仔猪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不同铜制剂对仔猪粪铜排泄量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4 结论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不同铜制剂对仔猪粪便细菌数量及微生物 #27区系的影响 | 第36-4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36-38页 |
·样品采集 | 第36页 |
·测定指标及方法 | 第36-38页 |
·大肠菌群数量的检测 | 第36-37页 |
·乳酸菌数量的检测 | 第37页 |
·粪便微生物区系多样性 | 第37-38页 |
·主要实验仪器 | 第38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38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38-43页 |
·不同铜制剂对粪便细菌数量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·不同铜制剂对粪便大肠菌群数量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对粪便乳酸菌数量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不同铜制剂对粪便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| 第40-43页 |
·粪样细菌总DNA 16S rDNA PCR扩增 | 第40-41页 |
·不同铜制剂对粪便微生物区系多样性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3 讨论 | 第43-45页 |
·不同铜制剂对粪便细菌数量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不同铜制剂对粪便微生物区系多样性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4 结论 | 第45-46页 |
全文总结 | 第46-47页 |
1 本文结论 | 第46页 |
2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46-47页 |
附录 | 第47-52页 |
附录1 大肠菌群最可能数(MPN)检索表 | 第47-48页 |
附录2:粪样总DNA的CTAB提取法 | 第48-49页 |
附录3:细菌的16S RDNA片段PCR扩增 | 第49-50页 |
附录4 变形梯度凝胶电泳(DGGE)技术路线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