鹤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·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·土地利用规划研究进展 | 第11-12页 |
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指标体系 | 第12页 |
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指标分解的原则 | 第12-13页 |
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指标分解的规划实践 | 第13-14页 |
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的理论探讨 | 第14-15页 |
·本文研究思路与内容 | 第15-17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·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| 第1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理论与方法 | 第19-27页 |
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指标分解的理论基础 | 第19-20页 |
·区位论 | 第19页 |
·土地稀缺性理论 | 第19页 |
·系统工程理论 | 第19-20页 |
·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| 第20页 |
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评价体系指标筛选方法 | 第20-22页 |
·特尔菲法 | 第20-21页 |
·相关分析法 | 第21页 |
·变差系数法 | 第21-22页 |
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评价体系权重确定方法 | 第22-26页 |
·GEM法 | 第22-23页 |
·熵权系数法 | 第23-25页 |
·GEM熵权法 | 第25-2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鹤峰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7-44页 |
·研究区概况 | 第27-28页 |
·研究区简介 | 第27-28页 |
·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 | 第28页 |
·鹤峰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评价影响因素选取思路 | 第28-31页 |
·建立预选指标体系 | 第29页 |
·专家筛选 | 第29-30页 |
·统计筛选 | 第30页 |
·指标鉴别 | 第30页 |
·合理性检验 | 第30-31页 |
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评价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1-32页 |
·需求驱动因素 | 第31页 |
·外部因素 | 第31-32页 |
·土地内部因素 | 第32页 |
·建立鹤峰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预选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2-33页 |
·基于特尔菲法的指标筛选 | 第33-36页 |
·基于相关分析的指标体系的筛选 | 第36-40页 |
·建设用地面积变化与社会经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| 第36-39页 |
·评价指标的自相关性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基于变差系数法的指标筛选 | 第40-42页 |
·定量检验 | 第42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鹤峰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实证研究 | 第44-54页 |
·最终指标体系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 | 第44-46页 |
·基础数据 | 第44页 |
·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| 第44-46页 |
·基于GEM模型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| 第46-48页 |
·得出专家评分矩阵 | 第46-47页 |
·计算指标权重 | 第47-48页 |
·基于熵权法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| 第48-50页 |
·计算指标熵值 | 第48-49页 |
·计算客观权重 | 第49-50页 |
·基于GEM熵权法最终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| 第50页 |
·鹤峰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区域分解 | 第50-5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54-56页 |
·分解结果可行性分析 | 第54-55页 |
·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1页 |
附表 | 第61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