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内容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2页 |
| 引言 | 第12-16页 |
| 一、 韩非子法治思想概述 | 第16-37页 |
| (一) 法家人物的职业渊源 | 第17-18页 |
| (二) 韩非子与儒家、道家、墨家思想的关系 | 第18-20页 |
| (三) 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哲学理论 | 第20-27页 |
| 1.法的含义 | 第21-22页 |
| 2.“好利恶害”的人性论 | 第22-24页 |
| 3.“重力轻德”的价值观 | 第24-25页 |
| 4.“法与时转则治”的法律进化观 | 第25-27页 |
| (四) 韩非子的“以法治国”理论 | 第27-37页 |
| 1.“以法为本” | 第28-34页 |
| 2.“抱法处势” | 第34-35页 |
| 3.“法、术”结合 | 第35-37页 |
| 二、 韩非子法治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| 第37-44页 |
| (一) 确立了皇权至上,法至君出的封建立法原则 | 第37-39页 |
| (二) 造就了以义务为本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观 | 第39-41页 |
| (三) 重刑主义导致了忌讼思想的形成 | 第41-44页 |
| 三、 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当代价值 | 第44-59页 |
| (一) 以韩非子视角看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 | 第44-50页 |
| 1.“人民众而货财寡”——资源分配不公 | 第44-47页 |
| 2.“人人皆挟自为心”——社会道德溃败 | 第47-48页 |
| 3.法律权威丧失 | 第48-50页 |
| (二) 韩非子法治思想对当代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| 第50-59页 |
| 1.“明主治吏不治民”——依法治理腐败,预防全民性腐败 | 第50-53页 |
| 2.“治强生于法,弱乱生于阿”——严格依法行事,杜绝选择性执法 | 第53-57页 |
| 3.“重刑止奸”——加大刑法打击力度 | 第57-59页 |
| 结语 | 第59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