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27页 |
·课题的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PAHs的来源、结构、物化性质和特性 | 第11-14页 |
·PAHs的来源 | 第11-12页 |
·PAHs的结构和物化性质 | 第12-14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·城市空气中PAHs的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·室内空气中PAHs的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其它环境介质中PAHs的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·国外研究现状小结 | 第17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·城市空气中PAHs的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·室内空气中PAHs的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9页 |
·其它环境介质中PAHs的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·国内研究现状小结 | 第20-21页 |
·空气中PAHs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| 第21-23页 |
·采样方法 | 第21-22页 |
·样品的提取 | 第22-23页 |
·净化与浓缩方法 | 第23页 |
·分析方法 | 第23页 |
·空气中PAHs源解析的方法 | 第23-25页 |
·定性及半定量的源解析方法 | 第24页 |
·化学质量平衡法(CMB) | 第24-25页 |
·多元统计法 | 第25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5-26页 |
·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6-27页 |
2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4页 |
·实验材料与仪器 | 第27-28页 |
·试剂与材料 | 第27页 |
·实验仪器 | 第27-28页 |
·标样 | 第28页 |
·PAHs分析流程的建立 | 第28-31页 |
·采样材料的预处理 | 第29页 |
·采样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样品的提取、净化和浓缩 | 第30-31页 |
·GC-MS分析 | 第31页 |
·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(QA/QC) | 第31-33页 |
·PAHs混合标准的GC-MS色谱图 | 第32页 |
·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32页 |
·分析流程的回收率 | 第32-33页 |
·穿透实验 | 第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3 西安市环境空气中PAHS的污染状况及变化规律的研究 | 第34-54页 |
·实验部分 | 第34-35页 |
·样品采集 | 第34-35页 |
·样品的分析 | 第35页 |
·西安市空气中PAHs分析结果 | 第3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5-53页 |
·西安市空气中PAHs的定性分析 | 第35-37页 |
·西安市环境空气中优控PAHs的浓度水平 | 第37-38页 |
·西安市空气中PAHs和BaP浓度与其他城市水平比较 | 第38-39页 |
·西安市PAHs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 | 第39-42页 |
·PAHs的等效毒性及相分配 | 第42-43页 |
·PAHs总量与同系物的相关性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PAHs的相分布 | 第45-47页 |
·气象条件对大气中PAHs的影响 | 第47-51页 |
·污染指数与大气中PAHs的关系 | 第51-53页 |
·小结 | 第53-54页 |
4 西安市环境空气中PAHS的源解析 | 第54-72页 |
·PAHs污染源解析原理与方法 | 第54-58页 |
·比值法 | 第54-55页 |
·聚类分析(Cluster Analysis)原理和操作 | 第55-56页 |
·主成分分析/多元线性回归(PCA/MLR)原理和操作 | 第56-58页 |
·大气中PAHs源解析 | 第58-70页 |
·比值法识别颗粒物中PAHs的来源特征 | 第58-59页 |
·聚类法识别颗粒物中PAHs的来源特征 | 第59-63页 |
·主成分分析法解析PAHs来源 | 第63-65页 |
·大气中PAHs的贡献率 | 第65-68页 |
·西安的能源结构与大气中PAHs来源的关系 | 第68-70页 |
·减排PAHs的对策建议 | 第70-71页 |
·小结 | 第71-72页 |
5 结论、展望和建议 | 第72-74页 |
·结论 | 第72页 |
·展望和建议 | 第72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85页 |
附录 | 第85-96页 |
附录Ⅰ 大气中PAHs总量与气象参数的正态分布检验 | 第85-87页 |
附录Ⅱ 大气中PAHs总量与气象参数的正态分布检验 | 第87-88页 |
附录Ⅲ 非采暖季大气中各目标PAHs组分正态分布检验 | 第88-92页 |
附录Ⅳ 采暖季大气中各目标PAHs组分正态分布检验 | 第92-96页 |
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| 第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