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1 绪论 | 第10-13页 |
·纪念性景观概述 | 第10页 |
·纪念、纪念性景观的涵义 | 第10页 |
·纪念性景观的表达 | 第10-11页 |
·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页 |
·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 | 第11-12页 |
·课题题目来源 | 第12页 |
·课题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2 纪念性景观的形式沿革 | 第13-17页 |
·纪念性景观发展的四个阶段 | 第13页 |
·为神的纪念 | 第13页 |
·为君王的纪念 | 第13页 |
·为机器的纪念 | 第13页 |
·为人的纪念 | 第13页 |
·纪念性景观的形式沿革 | 第13-15页 |
·纪念碑和纪念柱景观 | 第13-14页 |
·纪念性雕塑景观 | 第14页 |
·陵墓景观 | 第14页 |
·纪念性景观门 | 第14页 |
·纪念性主题公园 | 第14-15页 |
·纪念性景观国内外优秀实例 | 第15-17页 |
·国内研究实例 | 第15页 |
·国外研究实例 | 第15-17页 |
3 当代纪念性景观的发展趋势 | 第17-18页 |
4 景观设计原则 | 第18-22页 |
·地域文化特色 | 第18页 |
·以人为本原则 | 第18-19页 |
·生态设计原则 | 第19-20页 |
·地方性原则 | 第20页 |
·文化景观原则 | 第20-22页 |
5 陕北红色纪念性景观特色分析 | 第22-28页 |
·陕北区域特色分析 | 第22-24页 |
·纪念地与纪念旧址 | 第24页 |
·原址纪念馆与遗址纪念园 | 第24-25页 |
·延安革命纪念馆相关基础研究 | 第25-28页 |
6 实例分析与展望—延安革命纪念馆景观项目重建与改造 | 第28-42页 |
·项目规划背景 | 第28页 |
·设计师简介 | 第28-31页 |
·总体设计构思 | 第31-35页 |
·设计指导思想 | 第31-32页 |
·总体设计要点 | 第32-33页 |
·空间总体布局 | 第33-35页 |
·植物配置设计 | 第35-36页 |
·夜景照明设计 | 第36-37页 |
·红色纪念性景观与延安精神相结合 | 第37-42页 |
·历史沿革 | 第37-39页 |
·受众调研 | 第39-42页 |
7 结论 | 第42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