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原南城区配网自动化技术方案及实施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·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立项背景 | 第11页 |
·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配网自动化及其相关理论的发展概况 | 第12-14页 |
·国外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| 第12页 |
·国内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| 第12-14页 |
·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·实施配电网自动化所存在的问题 | 第14页 |
·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| 第14-15页 |
·配网自动化实施后的性能分析 | 第1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太原南城区现状分析 | 第16-28页 |
·试点区域概况 | 第16-17页 |
·区域概况 | 第16-17页 |
·区域内主要设备设施情况 | 第17页 |
·2010年该区域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| 第17页 |
·配电一次网架现状 | 第17-20页 |
·典型接线方式 | 第17-18页 |
·试点区域内分段、联络情况 | 第18-19页 |
·线路负载及N-1情况 | 第19-20页 |
·配电一次设备现状 | 第20-23页 |
·试点区域线路分析 | 第20-21页 |
·配变 | 第21-22页 |
·开关站、环网单元、柱上开关设备现状 | 第22页 |
·保护装置配置情况 | 第22页 |
·区域内设备运行年限统计 | 第22-23页 |
·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 | 第23页 |
·配电通信系统现状 | 第23-24页 |
·配电通信现状 | 第23-24页 |
·光纤及其他通信方式需要改造的原因分析 | 第24页 |
·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现状及需求 | 第24页 |
·相关信息系统建设情况 | 第24-25页 |
·调度自动化系统 | 第24页 |
·GIS系统 | 第24-25页 |
·PMIS系统 | 第25页 |
·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| 第25页 |
·配电网调度管理现状 | 第25页 |
·区域现状分析 | 第25-27页 |
·试点区域进行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的有利条件 | 第25-26页 |
·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26-2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太原南城区规划目标 | 第28-34页 |
·整体规划目标 | 第28页 |
·配网一次网架和设备规划目标 | 第28-30页 |
·配电主站规划目标 | 第30-31页 |
·配电终端和自动化覆盖率规划目标 | 第31页 |
·配电通信系统规划目标 | 第31-33页 |
·覆盖范围和网络结构 | 第31-32页 |
·通信方式适用范围 | 第32页 |
·通信网络管理系统的规划目标和功能 | 第32-3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4章 太原南城区配电自动化实施方案 | 第34-62页 |
·配电一次网架及设备改造 | 第34-36页 |
·配电一次网架和线路改造 | 第34页 |
·配电设备改造 | 第34-36页 |
·配电自动化主站建设 | 第36-48页 |
·建设独立的配网自动化主站的必要性 | 第36-37页 |
·主站建设基本原则和预期目标 | 第37页 |
·主站系统功能设计方案 | 第37-45页 |
·配电主站硬件配置 | 第45-47页 |
·配电主站软件配置 | 第47-48页 |
·配电自动化系统管理体制建设 | 第48页 |
·配电终端的建设与改造 | 第48-51页 |
·配电子站建设方案 | 第48-49页 |
·配电终端建设方案 | 第49-51页 |
·配电通信系统建设与改造 | 第51-57页 |
·建设改造原则 | 第51-52页 |
·通信配置方案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| 第52页 |
·通信实施方式 | 第52-55页 |
·通信网络监控系统的配置方案 | 第55-57页 |
·线路快速自愈建设方案 | 第57-60页 |
·线路自愈建设原则 | 第57页 |
·线路快速自愈实现方案 | 第57页 |
·线路快速自愈处理方式 | 第57-60页 |
·变电站10 kV出线遥控操作模式 | 第60页 |
·就地馈线自动化试点验证 | 第60页 |
·信息系统集成整合方案 | 第60-61页 |
·与GIS系统集成实现方式 | 第60-61页 |
·与调度EMS系统集成实现方式 | 第61页 |
·互动化建设方案 | 第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·研究成果 | 第62-63页 |
·未来工作展望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