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法学各部门论文--犯罪学论文

亲情犯罪的伦理研究

摘要第1-4页
Abstract第4-9页
一、导论第9-12页
 (一) 伦理研究缘由第9页
 (二) 亲情犯罪的伦理研究述评第9-10页
  1、国外(或境外)关于亲情犯罪的研究述评第9-10页
  2、国内关于亲情犯罪的研究述评第10页
 (三) 有关说明第10-12页
  1、研究方法第10页
  2、篇章结构第10-11页
  3、创新之处第11-12页
二、亲情犯罪伦理研究的概述第12-13页
 (一) 亲情犯罪的基本概念第12页
 (二) 伦理学的基本概念第12-13页
三、亲情犯罪的现状与危害第13-15页
 (一) 亲情犯罪的现状第13页
  1、犯罪诱因简单、多元化第13页
  2、案件数量逐年上升第13页
  3、作案手法残忍、多样化、智能化第13页
  4、运用法律解决纠纷程序复杂第13页
  5、犯罪具有突发性和难预防性第13页
 (二) 亲情犯罪的危害第13-15页
  1、社会方面,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第14页
  2、家庭方面,挑战家庭的伦理道德第14页
  3、个人方面,阻碍个人的综合发展第14-15页
四、亲情犯罪的特征第15-19页
 (一) 亲情犯罪主体的特点第15-16页
  1、亲情犯罪主体文化程度较低,法律知识欠缺第15页
  2、亲情犯罪主体具有多样化特征第15-16页
 (二) 亲情犯罪成因的特点第16-17页
  1、经济原因第16页
  2、感情纠纷第16-17页
  3、家庭暴力第17页
  4、心理畸形第17页
 (三) 亲情犯罪作案的特点第17-18页
  1、故意心理占主导地位第17页
  2、犯罪手段残忍,暴力性突出出第17页
  3、犯罪嫌疑人案发后的表现不同于其他罪犯第17-18页
 (四) 亲情犯罪类型的特点第18-19页
  1、在同一家庭内部的亲属间犯罪案件比较多第18页
  2、侵犯生命的犯罪为主第18页
  3. 经济方面的犯罪逐年上升第18页
  4、单独作案的案件居多第18-19页
五、亲情犯罪的成因第19-31页
 (一) 社会保障调节功能的欠缺第19-24页
  1、对未成年人社会保障功能的欠缺第19-20页
  2、对女性社会保障功能的欠缺第20-21页
  3、对打工人员社会保障功能的欠缺第21-22页
  4、对乞讨儿等弱势群体立法功能的不足第22-23页
   ① 刑事立法上存在的不足之处第22-23页
   ② 其他法律立法上的不足之处第23页
  5、对亲属身份法的社会保障功能的缺第23-24页
 (二) 商品经济形式下各种社会因素的不良影响第24-31页
  1、社会户籍制度的影响第24页
  2、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3、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第25-28页
  4、家庭教育的缺失第28页
  5、家庭婚姻中的离婚第28-29页
  6、个人人文素养的滑坡第29页
  7、个人人格障碍第29-31页
参考文献第31-33页
致谢第33页

论文共3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运河流域法律文化研究--以山东地域为例
下一篇:论女性激情犯罪的生理学原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