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时期南方糯稻生产研究
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绪论 | 第9-14页 |
一、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| 第10-12页 |
三、研究重点与结构 | 第12-13页 |
四、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| 第13页 |
五、创新之处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民国之前南方糯稻的生产概况 | 第14-21页 |
第一节 民国之前糯稻的主要产区及其品种资源 | 第14-17页 |
第二节 民国之前糯稻的生产技术 | 第17-21页 |
第二章 民国时期南方的糯稻生产 | 第21-27页 |
第一节 糯稻的主要产区及品种资源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糯稻的种植面积 | 第22-24页 |
第三节 糯稻的产量 | 第24-27页 |
第三章 民国时期南方糯稻的生产技术 | 第27-40页 |
第一节 选种育种技术 | 第27-30页 |
第二节 栽培管理技术 | 第30-36页 |
第三节 收获储藏技术 | 第36-37页 |
第四节 糯稻的种植制度及其变迁 | 第37-40页 |
第四章 糯稻生产的影响因素 | 第40-49页 |
第一节 政府“减糯增籼”政策对糯稻生产的不利影响 | 第40-43页 |
第二节 战争和灾害频繁导致糯稻减产 | 第43-44页 |
第三节 自给自足模式妨碍了糯稻生产规模的扩展 | 第44-49页 |
结语 | 第49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7页 |
附录 | 第57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