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地区刺萼龙葵发生动态及化学防控研究
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9页 |
| 1 引言 | 第9-25页 |
| ·刺萼龙葵及其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| ·刺萼龙葵生物学特性 | 第10-11页 |
| ·分布与危害 | 第11-12页 |
| ·生态学特性 | 第12-13页 |
| ·刺萼龙葵种子的休眠 | 第13-15页 |
| ·刺萼龙葵种子的萌发 | 第15-16页 |
| ·我国杂草的化学防除 | 第16-20页 |
| ·除草剂的发展历史 | 第16-17页 |
| ·化学除草面临的问题 | 第17-19页 |
| ·我国化学除草未来发展 | 第19-20页 |
| ·叶绿素荧光技术 | 第20-24页 |
| ·荧光诱导动力学过程 | 第21-22页 |
| ·叶绿素荧光参数 | 第22-23页 |
| ·荧光技术在除草剂领域的应用 | 第23-24页 |
| ·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4-25页 |
| 2 材料与方法 | 第25-32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5-27页 |
| ·供试药剂 | 第25-26页 |
| ·试验用主要仪器 | 第26页 |
| ·供试材料 | 第26-27页 |
| ·试验方法 | 第27-32页 |
| ·田间刺萼龙葵种群发生动态 | 第27页 |
| ·防除刺萼龙葵的除草剂筛选 | 第27-29页 |
| ·田间药效评价 | 第29-30页 |
| ·刺萼龙葵的叶绿素荧光特性 | 第30-32页 |
| 3 结果与分析 | 第32-55页 |
| ·刺萼龙葵发生动态 | 第32-36页 |
| ·出苗动态 | 第32-33页 |
| ·种群消长规律 | 第33-34页 |
| ·株高动态变化 | 第34-35页 |
| ·鲜重变化动态 | 第35-36页 |
| ·防除刺萼龙葵的除草剂筛选 | 第36-44页 |
| ·茎叶处理除草剂筛选结果 | 第36-39页 |
| ·土壤处理剂筛选结果 | 第39-44页 |
| ·田间药效评价 | 第44-50页 |
| ·房山试验结果 | 第44-47页 |
| ·密云试验结果 | 第47-50页 |
| ·对刺萼龙葵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| 第50-55页 |
| ·对刺萼龙葵 SPAD 值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| ·对刺萼龙葵荧光参数的影响 | 第51-55页 |
| 4 讨论 | 第55-59页 |
| ·刺萼龙葵的发生动态 | 第55页 |
| ·刺萼龙葵的化学防除 | 第55-57页 |
| ·茎叶处理除草剂的筛选 | 第55-56页 |
| ·土壤处理除草剂的筛选 | 第56页 |
| ·田间效药效评价 | 第56-57页 |
| ·对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| ·论文的不足之处 | 第58-59页 |
| ·关于发生动态 | 第58页 |
| ·关于化学防控 | 第58页 |
| ·关于叶绿素荧光 | 第58-59页 |
| 5 结论 | 第59-6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
| 附图 | 第64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-69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