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18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3-15页 |
·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4-15页 |
·存在的问题 | 第15页 |
·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5-1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2 抛石挤淤软土路基的现场沉降监测 | 第18-43页 |
·工程地质情况 | 第18-19页 |
·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 | 第18页 |
·构造、地震及不良地质 | 第18页 |
·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| 第18-19页 |
·特殊路基处理设计说明 | 第19-20页 |
·填筑要求 | 第19-20页 |
·材料要求 | 第20页 |
·检测要求 | 第20页 |
·现场监测成果 | 第20-43页 |
·自重荷载(孔隙水压力)—沉降过程线 | 第20-22页 |
·荷载(时间)—沉降过程线 | 第22-41页 |
·路堤各断面的横向沉降盆图 | 第41页 |
·软土抛石路基沉降的三维综合分析 | 第41-43页 |
3 表面沉降法检测的评定方法 | 第43-51页 |
·沉降差检测的标准值确定 | 第43-45页 |
·沉降差检测标准值的确定方法 | 第43-44页 |
·该段软土路基沉降差检测标准值的确定 | 第44-45页 |
·沉降差的评定方法 | 第45-47页 |
·数学模型 | 第45-46页 |
·沉降差的评定 | 第46-47页 |
·沉降率检测的标准值确定 | 第47-48页 |
·沉降率检测标准值的确定方法 | 第47页 |
·该段软土路基沉降率检测标准值的确定 | 第47-48页 |
·沉降率检测的评定 | 第48-51页 |
·评定方法 | 第48-49页 |
·评定步骤 | 第49-50页 |
·现场沉降率的评定 | 第50-51页 |
4 常用的软土路基处理方法及抛石挤淤法处理软土路基 | 第51-60页 |
·软土地基常用处理方法 | 第51-52页 |
·常用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组合 | 第52-55页 |
·抛石挤淤法处理软土路基 | 第55-60页 |
·换填方法 | 第55-56页 |
·换填材料技术要求 | 第56页 |
·抛石换填材料 | 第56-58页 |
·换填层厚度 | 第58-60页 |
5 抛石挤淤法处理的软土路基的有限元分析 | 第60-81页 |
·ADINA数值模拟软件简介 | 第60页 |
·矩形单元 | 第60-64页 |
·抛石软土路基沉降的ADINA软件模拟 | 第64-79页 |
·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64-65页 |
·模型计算 | 第65-67页 |
·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| 第67-68页 |
·分析计算 | 第68-69页 |
·有无水平约束对沉降模拟计算的分析研究 | 第69-72页 |
·不同碾压工况对路基变形和受力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| 第72-74页 |
·抛石石料的参数对沉降量的影响分析研究 | 第74-77页 |
·孔隙水压力对路基变形的影响 | 第77-7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9-81页 |
6 结论 | 第81-83页 |
·主要工作及成果 | 第81-82页 |
·展望 | 第82-8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3-86页 |
作者简历 | 第86-88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