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目录 | 第6-8页 |
第一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| 第8-15页 |
·Magic Architect 平台的基本情况概述 | 第8页 |
·Magic Architect 平台的应用领域 | 第8-9页 |
·市场需求 | 第9-11页 |
·市场迫切需要基于网络应用开发的平台软件 | 第9-10页 |
·应用环境的发展需要新型的开发平台 | 第9页 |
·巨大的市场表现着无比的召唤力 | 第9-10页 |
·民族软件产业需要符合技术潮流的标志性产品 | 第10页 |
·开发平台类软件、中间件是中国软件行业的振兴之路 | 第10-11页 |
·基于平台的二次开发功能使软件高度复用 | 第10-11页 |
·自主知识产权,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| 第11页 |
·异构平台互联及可移植性要求 | 第11页 |
·国内外发展情况 | 第11-15页 |
·平台类软件的由来 | 第11-12页 |
·平台类软件在软件产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| 第12页 |
·平台类软件的前景分析 | 第12-15页 |
·国际市场预测 | 第12-13页 |
·国内市场预测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产业化前景 | 第15-18页 |
·对软件行业的深远影响 | 第15-16页 |
·提高软件开发速度,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进程 | 第15页 |
·抢占高端软件市场份额,促进民族软件产业化 | 第15-16页 |
·参与国际竞争,分享国际市场 | 第16页 |
·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 | 第16-18页 |
·促进实现“信息化带动工业化”的总体目标 | 第16页 |
·基础软件对国民经济的杠杆作用 | 第16-18页 |
第三章 Magic Architect 平台的系统设计 | 第18-29页 |
·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| 第18-29页 |
·简介 | 第18页 |
·可扩展的体系结构 | 第18-23页 |
·总体设计 | 第19-20页 |
·表现层设计 | 第20页 |
·业务逻辑层设计 | 第20-21页 |
·数据层设计 | 第21-22页 |
·基础设计 | 第22-23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3-27页 |
·在商品化过程中使用的设计开发方法 | 第23页 |
·涉及的技术 | 第23-26页 |
·性能特点 | 第26-27页 |
·技术的发展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Magic Architect 平台的分析与实现 | 第29-51页 |
·Magic Architect 的模块 | 第29-34页 |
·核心模块 | 第29-31页 |
·可选模块 | 第31-32页 |
·Magic Architect 的组成成分 | 第32-34页 |
·支持软件 | 第32-33页 |
·可选应用程序 | 第33页 |
·软件组成成分的互连 | 第33-34页 |
·系统需求 | 第34-36页 |
·一级 Magic Architect 主机系统需求 | 第35页 |
·次级 Magic Architect 主机系统需求 | 第35-36页 |
·用户工作站系统需求 | 第36页 |
·选择体系结构 | 第36-42页 |
·单主机体系结构 | 第37-38页 |
·远程 RDBMS 体系结构 | 第38-39页 |
·远程 RDBMS/企业索引体系结构 | 第39-40页 |
·Magic Architect 集群体系结构 | 第40-42页 |
·内部与外部的文档存储 | 第42-43页 |
·备份与恢复策略的提示 | 第42页 |
·处理大型文档的性能需求 | 第42-43页 |
·建立外部的文档存储 | 第43页 |
·产品的特点 | 第43-46页 |
·最终应用 | 第46-49页 |
·综合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| 第46-47页 |
·动态保险管理系统 | 第47-48页 |
·综合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| 第48-49页 |
·办公自动化管理软件 | 第49页 |
·SCM 和 CRM 解决方案 | 第49页 |
·设备选型 | 第49-51页 |
·生产工艺流程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1-53页 |
·结论 | 第51页 |
·适合国内软件企业现阶段技术能力 | 第51-52页 |
·适合我国目前的应用现状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