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8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4-16页 |
·文献综述 | 第16-23页 |
·相关概念 | 第23-24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4-25页 |
·研究内容和思路 | 第25-28页 |
第二章 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| 第28-35页 |
·建立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理论分析 | 第28-31页 |
·基于人口流动理论分析 | 第28页 |
·基于社会排斥理论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基于社会公平理论分析 | 第29-30页 |
·基于多支柱模式理论分析 | 第30-31页 |
·建立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现实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| 第31-32页 |
·提高城乡居民养老水平 | 第32页 |
·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 | 第32页 |
·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| 第32-33页 |
·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| 第33页 |
·小结 | 第33-35页 |
·理论为现实提供指导 | 第33-34页 |
·制度建立的现实必要 | 第34-35页 |
第三章 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| 第35-57页 |
·上海市养老保险制度整体现状 | 第35-40页 |
·总体收支情况分析 | 第35-38页 |
·赡养比变化情况分析 | 第38-39页 |
·缴费基数变化情况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发展 | 第40-46页 |
·综合保险发展历程 | 第40-41页 |
·综合保险概况 | 第41-42页 |
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概况 | 第42页 |
·外来从业人员纳入城保概况 | 第42-44页 |
·外来从业人员纳入城保政策分析 | 第44-46页 |
·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绩效 | 第46-51页 |
·综保参保情况 | 第46-48页 |
·综保历史地位 | 第48-49页 |
·综保制度优点 | 第49-50页 |
·综保整体评价 | 第50-51页 |
·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| 第51-55页 |
·综保制度存在的问题 | 第51-52页 |
·综保与城保对比分析存在的问题 | 第52-54页 |
·外来从业人员纳入城保面临的问题 | 第54-55页 |
·小结 | 第55-57页 |
·综保纳入城保的数据分析结论 | 第55-56页 |
·综保与城保制度对比分析结论 | 第56页 |
·综保运行效应分析结论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证研究 | 第57-83页 |
·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调研方案 | 第57-60页 |
·调研目的 | 第57-58页 |
·调研时间 | 第58页 |
·调研地区 | 第58-59页 |
·调研对象 | 第59页 |
·调研样本量 | 第59页 |
·调研方法及其事项 | 第59-60页 |
·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调研过程 | 第60-62页 |
·问卷调查 | 第61页 |
·深度访谈 | 第61-62页 |
·专家意见 | 第62页 |
·数据收集 | 第62页 |
·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调研结果分析 | 第62-81页 |
·个人调研问卷结果分析 | 第62-78页 |
·企业调研访谈结果分析 | 第78-79页 |
·政府调研专家意见分析 | 第79-81页 |
·结论 | 第81-83页 |
·综合保险的老年补贴待遇水平太低 | 第81页 |
·层次单一的制度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| 第81页 |
·户籍制度阻碍享受平等公民权 | 第81页 |
·养老关系无法转移接续导致权益受损 | 第81-82页 |
·无法累计的缴费年限导致权益受损 | 第82页 |
·社会保险费征缴缺乏强制力 | 第82页 |
·外来从业人员缺乏利益表达机制 | 第82-83页 |
第五章 养老保险制度国内外比较 | 第83-91页 |
·国际上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 | 第83-86页 |
·国外养老保险经济供养模式比较 | 第83-85页 |
·国外养老保险基金筹措方式比较 | 第85-86页 |
·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国内典型地区比较 | 第86-89页 |
·国内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政策比较 | 第86-88页 |
·国内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典型模式评价 | 第88-89页 |
·养老保险制度国内外比较的经验借鉴 | 第89-91页 |
·养老保障基金有确定的资金来源 | 第89页 |
·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保障制度 | 第89-90页 |
·养老保险由政府集中管理 | 第90-91页 |
第六章 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优化设计 | 第91-103页 |
·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优化设计原则 | 第91-93页 |
·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| 第91-92页 |
·政府主导与责任分担原则 | 第92页 |
·制度统一性与选择多样性原则 | 第92-93页 |
·制度设计以人为本原则 | 第93页 |
·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优化设计思路 | 第93-94页 |
·制度优化设计总体目标 | 第93页 |
·制度优化设计具体思路 | 第93-94页 |
·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实现路径选择 | 第94-95页 |
·外来从业人员纳入农保可能性分析 | 第94页 |
·外来从业人员纳入城保可能性分析 | 第94-95页 |
·外来从业人员逐步纳入城保可能性分析 | 第95页 |
·外来从业人员实现城乡统筹可能性分析 | 第95页 |
·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优化制度建立 | 第95-100页 |
·完善原有制度 | 第96-97页 |
·创新制度 | 第97-98页 |
·完善配套政策 | 第98-100页 |
·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优化制度优势 | 第100-101页 |
·系统性强 | 第100-101页 |
·过渡性强 | 第101页 |
·特色性强 | 第101页 |
·小结 | 第101-103页 |
·制度设计 | 第101页 |
·实现路径 | 第101-102页 |
·具体操作 | 第102-103页 |
第七章 完善上海市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| 第103-110页 |
·实现社会保障―一卡通‖ | 第103-105页 |
·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信息管理框架 | 第104页 |
·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主要业务流程 | 第104-105页 |
·综合保险缴费年限累计 | 第105-106页 |
·缴费年限累计思路的提出 | 第105-106页 |
·缴费年限累计的具体折算 | 第106页 |
·户籍制度功能性改革 | 第106-107页 |
·户籍改革方向 | 第106页 |
·户籍改革总体思路 | 第106-107页 |
·社会保障费税结合 | 第107-108页 |
·税费结合符合税费的特性 | 第107页 |
·税费结合符合我国社保制度 | 第107-108页 |
·实行―双基数‖征缴 | 第108页 |
·单基数征缴的弊端 | 第108页 |
·―双基数‖征缴的思路 | 第108页 |
·推动外来从业人员社区融入 | 第108-109页 |
·积极参加社区各种活动 | 第108-109页 |
·鼓励参与社区社会管理 | 第109页 |
·建立外来从业人员利益表达机制 | 第109-110页 |
·纳入工会组织 | 第109页 |
·纳入民意表达渠道 | 第109-110页 |
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| 第110-114页 |
·总结 | 第110-111页 |
·研究内容的总结 | 第110-111页 |
·研究思路的总结 | 第111页 |
·创新点 | 第111-112页 |
·研究内容上的创新点—针对外来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研究少 | 第111-112页 |
·研究制度上的创新点—新政策为本文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| 第112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112-113页 |
·过渡方案的实施效应还需时间验证 | 第112页 |
·优化制度的实施效应有待实践检验 | 第112-113页 |
·展望 | 第113-114页 |
·建立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长远必要 | 第113页 |
·建立外来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前瞻启迪 | 第113-11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4-119页 |
附录 | 第119-12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| 第126-127页 |
致谢 | 第127-12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