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矿床学论文--矿床分类论文--燃料矿床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论文

松辽盆地朝长地区扶余油层油藏分布规律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1 前言第11-18页
   ·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第11-12页
   ·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储层沉积与分析研究第12页
     ·构造变形特征第12页
     ·典型油藏解剖与类比第12页
     ·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第12页
     ·成藏模式建立第12页
     ·油藏分布规律第12-13页
   ·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3-16页
     ·含油气系统第13-14页
     ·油气成藏体系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油气藏成因模式第15-16页
   ·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6页
   ·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案第16-18页
2 区域地质概况第18-30页
   ·盆地发育特征第18-24页
     ·基底结构第18-20页
     ·断陷结构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坳陷结构第21-23页
     ·反转构造格架第23-24页
   ·盆地古气候特征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古纬度的恢复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古气候演变特征第25页
   ·盆地沉积特征第25-27页
     ·沉积演化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沉积体系第27页
   ·盆地含油气层系第27-30页
3 石油地质条件第30-39页
   ·烃源岩第30页
   ·沉积储层第30-37页
     ·沉积特征第31-35页
     ·砂体展布第35页
     ·储层物性第35-37页
   ·生储盖组合特征第37-39页
4 构造特征第39-48页
   ·构造分区第39-41页
   ·断裂特征第41-43页
   ·构造演化第43-44页
   ·构造变形第44-48页
5 油藏特征第48-61页
   ·油气水分布特征第48-50页
   ·油藏类型第50-61页
     ·构造油气藏第53-56页
     ·岩性油气藏第56-57页
     ·复合型油藏第57-61页
6 油气成藏模式第61-82页
   ·烃源岩成熟史第61-65页
     ·地温场第61-64页
     ·生烃史第64-65页
   ·成藏期次第65-67页
   ·油气的输导系统第67-70页
     ·断层第67-68页
     ·输导层第68-70页
   ·动力场分析第70-73页
     ·地层超压第70-72页
     ·流体势第72-73页
   ·油气运聚模式第73-82页
     ·宏观模式第73-78页
       ·垂向运聚模式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·侧向运聚模式第74-78页
     ·成藏模式第78-82页
       ·背斜型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·长期单斜型第79页
       ·鼻状-岩性型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·早期单斜-晚期向斜型第80页
       ·凹陷型第80-82页
7 油藏分布规律第82-88页
   ·成藏主控因素第82-87页
     ·源岩成熟与背斜带隆升的时空配置第82-83页
     ·断层与砂体的有机组合第83-84页
     ·砂体与后期构造的多种匹配第84-87页
   ·油藏分布规律第87-88页
结论第88-89页
致谢第89-90页
参考文献第90-96页
个人简历第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马东东地区古近系沙一下高精度层序地层与有利目标预测研究
下一篇:海泡石粘土的物相组成与摩擦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