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--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

干旱绿洲区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与开发利用研究--以高台县为例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0页
1 绪论第10-17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·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第10页
     ·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第10页
     ·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与我国的生态安全第10-11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-14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情况第12-13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情况第13-14页
   ·研究的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4-17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内容第14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方法第14-16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6-17页
2 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第17-20页
   ·理论基础第17-19页
     ·土地稀缺理论第17页
     ·生态经济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 ·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8页
     ·人地关系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·基本概念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耕地第19页
     ·耕地后备资源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第20页
3 研究区概况第20-26页
   ·区域概况第20-24页
     ·自然概况第20-24页
     ·社会经济概况第24页
   ·土地利用现状第24-26页
     ·土地利用结构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第25-26页
   ·土地利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第26页
4 高台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第26-30页
   ·高台县未利用土地资源概况第26-28页
   ·高台县待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的确定第28-30页
     ·待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分类和数量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待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第29-30页
5 高台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第30-45页
   ·评价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第30-31页
     ·主导因素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原则第31页
     ·持续利用原则第31页
   ·数据来源第31页
   ·评价思路第31-32页
   ·高台县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第32-35页
     ·评价方法第32页
     ·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2-33页
     ·各指标权重的确立第33页
     ·生态环境脆弱度的计算第33-35页
   ·基于脆弱生态环境的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第35-45页
     ·划分评价单元第35页
     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5-36页
     ·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第36-39页
     ·计算评价单元第39页
     ·宜耕级别图的绘制及评价分析第39-45页
6 高台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比选第45-51页
   ·开发项目选定的原则第45页
   ·多目标规划方法第45-46页
   ·多方案比较第46-47页
   ·开发项目的确定第47-49页
     ·近期重点开发区第47-48页
     ·中期开发区第48页
     ·远期开发区第48-49页
   ·项目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效益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·生态效益分析第49页
     ·社会效益分析第49页
     ·经济效益评价第49-50页
   ·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保障措施第50-51页
     ·法律措施第50页
     ·行政措施第50页
     ·经济措施第50-51页
     ·技术措施第51页
7 讨论第51页
   ·水资源问题第51页
   ·土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研究第51页
8 论文结论第51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7页
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第57-58页
致谢第58页

论文共5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天津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
下一篇: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工艺过程及环境因子评价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