参与式国家理论视角下的政府机构改革问题研究--以沈阳市为例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绪论 | 第10-15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10页 |
| ·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·现实意义 | 第11页 |
| ·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·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3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| 第14-15页 |
| 1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框架分析 | 第15-22页 |
| 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5页 |
| ·政府机构改革 | 第15页 |
| ·治理 | 第15页 |
| ·理论框架分析 | 第15-22页 |
| ·“参与式国家”治理理论的缘起 | 第15-18页 |
| ·理论依据 | 第16-17页 |
| ·现实基础 | 第17-18页 |
| ·“参与式国家”治理理论的内涵 | 第18-22页 |
| ·参与管理 | 第18-19页 |
| ·基层官员 | 第19页 |
| ·对话式民主 | 第19-21页 |
| ·公有社会 | 第21-22页 |
| 2 沈阳市政府机构改革存在的现状及问题 | 第22-28页 |
| ·沈阳市政府机构改革的现状 | 第22-24页 |
| ·议事协调机制减少,行政效率提高 | 第22-23页 |
| ·大部制改革取得成效 | 第23页 |
| ·并非减人而是人力资源的调整 | 第23-24页 |
| ·行政审批事项越来越少 | 第24页 |
| ·沈阳市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4-28页 |
| ·政府机构改革模式发展滞后 | 第25页 |
| ·政府机构改革受到官僚主义束缚 | 第25-26页 |
| ·政府机构改革公民参与度低 | 第26页 |
| ·政府机构改革与第三部门互动合作较弱 | 第26-28页 |
| 3 沈阳市政府机构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8-31页 |
| ·改革模式的参与主体单一化 | 第28页 |
| ·政府监督体系不完善 | 第28-29页 |
| ·政府机构改革忽视了公众的利益 | 第29页 |
| ·政府部门未充分认识到第三部门的重要性 | 第29-31页 |
| 4 完善政府机构改革的对策分析 | 第31-40页 |
| ·实现参与管理,提高政府决策的质量 | 第31-33页 |
| ·实行政府决策、执行与监督相分离的改革模式 | 第31页 |
| ·转变政府职能,建设服务型政府 | 第31-32页 |
| ·明确政府扮演角色,建立责任政府 | 第32-33页 |
| ·借鉴基层官员,完善信息公开透明化 | 第33-34页 |
| ·完善政府机构改革的信息公开制度 | 第33页 |
| ·彻底转变政府机构改革中的官僚作风 | 第33-34页 |
| ·健全事业单位改革 | 第34页 |
| ·倡导对话式民主,优化政府与公民关系 | 第34-38页 |
| ·引入公民参与机制 | 第35页 |
| ·培育公共精神, 提高公民参与意识 | 第35-36页 |
| ·健全完善政府回应机制, 建设回应性政府 | 第36-37页 |
| ·构建“以人为本”的管理模式 | 第37-38页 |
| ·培育公有社会,增强政府与第三部门互动合作关系 | 第38-40页 |
| ·积极培育发展公民社会 | 第38-39页 |
| ·实现政府机构改革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有机联动 | 第39-40页 |
| 结束语 | 第40-4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| 附录 | 第44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-51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| 第51-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