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·选题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·可通信智能断路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2-13页 |
·课题来源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智能断路器EtherNet/IP 通信模块设计技术基础 | 第16-25页 |
·EtherNet/IP 网络结构 | 第16页 |
·通信模块系统平台 | 第16-19页 |
·通信模块软件平台 | 第16-18页 |
·通信模块硬件平台 | 第18-19页 |
·通信模块与断路器的交互方式 | 第19页 |
·EtherNet/IP 工业以太网技术 | 第19-24页 |
·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| 第19-20页 |
·网络层与传输层使用标准的TCP/IP | 第20页 |
·应用层协议CIP | 第20-24页 |
·EDS 文档 | 第2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智能断路器EtherNet/IP 通信模块硬件设计 | 第25-31页 |
·通信模块硬件总体设计 | 第25-26页 |
·通信模块硬件设计要求 | 第25-26页 |
·通信模块硬件结构 | 第26页 |
·通信模块硬件模块设计 | 第26-30页 |
·电源模块设计 | 第26-27页 |
·存储模块设计 | 第27-28页 |
·以太网通信接口设计 | 第28-29页 |
·RS485 通信接口设计 | 第29页 |
·状态指示灯模块设计 | 第29-30页 |
·系统时钟及复位电路设计 | 第30页 |
·硬件抗干扰措施 | 第3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4章 智能断路器EtherNet/IP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| 第31-55页 |
·EtherNet/IP 通信模块软件总体设计 | 第31-32页 |
·通信模块软件设计要求 | 第31页 |
·通信模块软件结构 | 第31-32页 |
·EtherNet/IP 通信模块软件平台的构建 | 第32-39页 |
·嵌入式Linux 系统移植与配置 | 第32-34页 |
·网卡驱动的移植 | 第34-37页 |
·状态LED 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 | 第37-39页 |
·EtherNet/IP 软件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 | 第39-43页 |
·EtherNet/IP 协议栈的对象模型 | 第39-40页 |
·EtherNet/IP 协议栈的总体设计 | 第40-41页 |
·消息路由的实现 | 第41-42页 |
·CIP 类动态注册的实现 | 第42-43页 |
·EtherNet/IP 通信模块应用程序设计与实现 | 第43-53页 |
·应用程序主体设计 | 第43-44页 |
·自定义RS485 通信协议设计 | 第44-46页 |
·底层通信管理设计与实现 | 第46-50页 |
·智能断路器EtherNet/IP 服务器功能的实现 | 第50-52页 |
·状态指示灯管理的实现 | 第52-53页 |
·EDS 文档的编写 | 第53-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5章 智能断路器EtherNet/IP 通信模块测试与分析 | 第55-64页 |
·EtherNet/IP 通信模块功能测试 | 第55-57页 |
·功能测试平台的构建 | 第55页 |
·测试方法及结果 | 第55-57页 |
·EtherNet/IP 一致性测试 | 第57-63页 |
·EtherNet/IP 一致性测试平台及测试内容 | 第57-58页 |
·EtherNet/IP 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与步骤 | 第58-61页 |
·EtherNet/IP 协议一致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| 第61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1.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| 第64页 |
2. 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 | 第64-65页 |
3. 研究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0-71页 |
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71-72页 |
附录C 系统原理图 | 第72-73页 |
附录D 部分程序代码 | 第73-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