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科学现状及发展论文

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引言第9-15页
 一、基本概念界定第9页
 二、研究现状第9-12页
 三、研究意义第12页
 四、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2-15页
第一章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第15-23页
 一、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时期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(1978—1992)第15-17页
  (一) 拨乱反正时期(1978—1982)第15-16页
  (二) 全面改革时期(1982—1992)第16-17页
 二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(1992-2002)第17-21页
  (一) 基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(1992—1997)第18-19页
  (二) 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(1997—2002)第19-21页
 三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(2002年以来)第21-23页
  (一) 十六大以来对哲学社会科学地位和功能的重新认识(2002-2007)第21-22页
  (二) 十七大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新发展(2007年以来)第22-23页
第二章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基本特点第23-33页
 一、指导思想的统一性第23-25页
  (一) 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第23-24页
  (二)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第24-25页
 二、历史依据的深刻性第25-28页
  (一) 从国外看,主要是苏联解体、东欧剧变的深刻教训第25-26页
  (二) 从国内看,主要是“文化大革命”的深刻教训第26-28页
 三、实践基础的深厚性第28-29页
  (一) 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28页
  (二)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实践基础第28-29页
 四、时代视野的宽广性第29-30页
  (一) 把握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29页
  (二) 顺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第29-30页
 五、领导力量的强大性第30-33页
  (一) 中国共产党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领导者第30-31页
  (二) 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注入了新的活力第31-33页
第三章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第33-41页
 一、从“生产主体”看第33-36页
  (一) 研究机构不断健全第33-34页
  (二) 人才队伍日益壮大第34-35页
  (三) 社会贡献巨大第35-36页
 二、从“服务主体”看第36-39页
  (一) 功能定位不断强化第36页
  (二) 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第36-37页
  (三) 投资力度日益加大第37-38页
  (四) 对外交流逐步扩大第38-39页
 三、从“产品载体”看第39-41页
  (一) 成果数量不断增加第39页
  (二) 成果质量逐年提高第39-41页
第四章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的基本经验第41-48页
 一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同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相结合第41-42页
 二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同改革各项管理体制相结合第42-43页
 三、发展先进文化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及外来文化相结合第43-44页
 四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同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第44-45页
 五、坚持独立自主同加强国际交流相结合第45-46页
 六、尊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首创精神同坚持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相结合第46-48页
致谢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2页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敦煌壁画霉菌病害的防治研究
下一篇: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