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缩略词汇集表 | 第9-10页 |
| 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12页 |
|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| 第12-21页 |
| ·技术路线图 | 第12页 |
| ·研究材料 | 第12-15页 |
| ·研究对象 | 第12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12-13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13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13-14页 |
| ·主要器材和试剂的制作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·研究方法 | 第15-20页 |
| ·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| 第15-16页 |
| 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| 第16页 |
| ·TTC(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,2,3,5—氯化三苯基四氮唑)染色 | 第16页 |
| ·实验动物分组 | 第16-17页 |
| ·干预方法 | 第17页 |
| ·观察并计数大鼠每小时攀爬次数 | 第17页 |
| ·脑组织的提取及其处理 | 第17-18页 |
| ·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| 第18-20页 |
| ·SYP的免疫荧光染色 | 第20页 |
| ·数据收集及处理 | 第20-21页 |
| ·观察切片并计数、拍照 | 第20页 |
| ·统计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第三章 结果 | 第21-29页 |
| ·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TTC染色 | 第21页 |
| ·意向运动疗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| ·环境改变组和意向运动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攀爬次数比较 | 第22页 |
| ·意向运动疗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缺血区GFAP表达的影响 | 第22-24页 |
| ·意向运动疗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缺血区SYP表达的影响 | 第24-25页 |
| ·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缺血区GFAP随时间变化趋势 | 第25页 |
| ·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缺血区SYP随时间变化趋势 | 第25-29页 |
| 第四章 讨论 | 第29-35页 |
| ·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评价 | 第29页 |
| ·意向运动疗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损神经功能的影响 | 第29页 |
| ·突触重塑是缺损神经功能改善的结构基础 | 第29-31页 |
| ·意向运动疗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缺血区GFAP表达的影响及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 | 第31-32页 |
| ·意向运动疗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缺血区SYP表达的影响及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 | 第32-33页 |
| ·意向运动疗法的优势及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探讨 | 第33-35页 |
| 第五章 结论 | 第35-3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6-40页 |
| 综述 | 第40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7-51页 |
| 致谢 | 第51-52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