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4页 |
·锌冶炼窑渣及其危害 | 第11页 |
·锌冶炼窑渣的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| 第11-15页 |
·选矿法 | 第12页 |
·火法 | 第12-13页 |
·湿法 | 第13-15页 |
·生物浸出机理及锌冶炼窑渣生物浸出研究进展 | 第15-20页 |
·生物浸出机理 | 第15-20页 |
·锌冶炼窑渣的生物浸出研究进展 | 第20页 |
·锌冶炼废渣盐浸研究进展 | 第20-21页 |
·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4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21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2-24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4-31页 |
·试验原料 | 第24-25页 |
·试验对象 | 第24-25页 |
·试验仪器与试剂 | 第25页 |
·试验设计 | 第25-27页 |
·锌冶炼窑渣的生物浸出试验 | 第25-26页 |
·细菌吸附量测定试验 | 第26-27页 |
·H_2SO_4及EDTA-Na_2连续浸渣试验 | 第27页 |
·锌冶炼窑渣的生物和EDTA-Na_2的连续提取试验 | 第27页 |
·分析测试方法 | 第27-31页 |
·实验渣样和浸出渣样的分析 | 第27页 |
·细菌数量的测定 | 第27-28页 |
·细胞疏水性的测定 | 第28页 |
·pH值和金属离子浓度的测定 | 第28页 |
·电化学分析测试 | 第28-29页 |
·锌冶炼窑渣及盐浸残渣的环境活性及浸出毒性分析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锌冶炼窑渣体系中等嗜热菌在废渣颗粒表面的吸附特性 | 第31-37页 |
·生物浸出周期内细菌生长变化规律 | 第31-32页 |
·浸出条件对浸渣体系废渣上细菌吸附量的影响 | 第32-35页 |
·浸出时间 | 第32页 |
·pH值 | 第32-33页 |
·矿浆浓度 | 第33-34页 |
·废渣颗粒粒径 | 第34-35页 |
·废渣颗粒表面细菌的疏水特性及吸附特征 | 第35-36页 |
·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中等嗜热菌浸提锌冶炼窑渣中有价金属的作用机制 | 第37-47页 |
·优势菌群对废渣中Cu和Zn浸出的影响 | 第37-40页 |
·Cu的浸出 | 第37-38页 |
·Zn的浸出 | 第38页 |
·游离菌和吸附菌对废渣中Fe、Cu和Zn浸出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·浸出体系中Fe~(3+)/Fe~(2+)和ORP值对废渣中金属浸出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生物浸出渣表面形貌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生物浸出渣的FT-IR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有菌和无菌酸性体系中锌冶炼窑渣的循环伏安曲线 | 第43-44页 |
·有菌和无菌酸性体系中锌冶炼窑渣的塔菲尔曲线 | 第44-45页 |
·小结 | 第45-47页 |
第五章 残渣中Pb的EDTA-Na_2浸出及浸后毒性分析 | 第47-55页 |
·H_2SO_4及EDTA-Na_2浸出锌冶炼窑渣中重金属 | 第47-48页 |
·EDTA-Na_2浸出硫酸浸出渣中重金属 | 第48页 |
·EDTA-Na_2浓度对废渣中Pb的浸出影响 | 第48-49页 |
·锌冶炼窑渣中重金属的生物浸出及其浸出渣的EDTA-Na_2浸出 | 第49-50页 |
·锌冶炼窑渣及浸出渣中金属元素的环境活性 | 第50-52页 |
·锌冶炼窑渣及浸出渣浸出毒性分析 | 第52-53页 |
·小结 | 第53-55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55-57页 |
·结论 | 第55-56页 |
·建议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