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4页 |
ABSTRACT | 第14-1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8-25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18-20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0-22页 |
·居民点节约集约用地的需求 | 第20-21页 |
·居民点格局演变认知的需求 | 第21页 |
·居民点整理工作实施的需求 | 第21-22页 |
·研究方案 | 第22-23页 |
·研究目标 | 第22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22-23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23页 |
·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| 第23-25页 |
·可能的创新 | 第23页 |
·不足之处 | 第23-25页 |
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25-39页 |
·关于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| 第25-31页 |
·国外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方法研究 | 第25-27页 |
·国内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方法研究 | 第27-29页 |
·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方法研究述评 | 第29-31页 |
·关于居民点用地整理研究 | 第31-39页 |
·国外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与实践 | 第31-33页 |
·国内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与实践 | 第33-35页 |
·“3S”技术在居民点整理中的应用 | 第35-36页 |
·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述评 | 第36-39页 |
第3章 理论基础和基本概念 | 第39-51页 |
·理论基础 | 第39-46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39-40页 |
·土地生态学理论 | 第40-42页 |
·景观生态学理论 | 第42-44页 |
·土地利用规划理论 | 第44-46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46-51页 |
·景观 | 第46-47页 |
·景观格局 | 第47-48页 |
·农村居民点 | 第48-49页 |
·土地整理与农村居民点整理 | 第49-51页 |
第4章 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| 第51-109页 |
·景观格局演变分析概述 | 第51-54页 |
·景观分类 | 第51-52页 |
·景观格局演变的度量 | 第52-54页 |
·睢宁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| 第54-74页 |
·睢宁县概况 | 第54-62页 |
·睢宁县农村居民点概况 | 第62-64页 |
·数据来源与处理 | 第64-65页 |
·指标选取 | 第65-66页 |
·计算结果 | 第66-73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73-74页 |
·睢宁县高作镇农村居民点内部景观格局演变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| 第74-102页 |
·高作镇概况 | 第74-80页 |
·高作镇农村居民点现状 | 第80-81页 |
·高作镇二十年来的农村居民点内部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| 第81-96页 |
·高作镇农村居民点内部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子分析 | 第96-102页 |
·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| 第102-109页 |
·存在的问题 | 第102-104页 |
·原因分析 | 第104-109页 |
第5章 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 | 第109-129页 |
·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内涵 | 第109-110页 |
·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类型 | 第110-111页 |
·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影响因素 | 第111-112页 |
·农村居民用地整理潜力测算的一般方法 | 第112-116页 |
·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模型 | 第116-118页 |
·基于景观格局修正因子的睢宁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 | 第118-123页 |
·睢宁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测算 | 第118-122页 |
·睢宁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测算 | 第122-123页 |
·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的高作镇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 | 第123-129页 |
·马尔科夫过程简介 | 第123-125页 |
·景观格局演变的动态模拟和预测 | 第125-127页 |
·高作镇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分析 | 第127-129页 |
第6章 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规划与布局研究 | 第129-136页 |
·居民点整理规划内涵及其工作步骤 | 第129-132页 |
·居民点整理规划内涵 | 第129-130页 |
·居民点整理工作步骤 | 第130-132页 |
·睢宁县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调整分析 | 第132-134页 |
·睢宁县高作镇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调整及其结果分析 | 第134-136页 |
第7章 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研究 | 第136-145页 |
·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 | 第136-139页 |
·转制式整理 | 第136-137页 |
·建制式整理 | 第137-138页 |
·改造式整理 | 第138-139页 |
·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主要模式 | 第139-145页 |
·村庄保留模式(保留区) | 第139-142页 |
·村庄迁移模式(整理区) | 第142-143页 |
·村庄合并模式(扩展区、整理区) | 第143页 |
·村改居模式(扩展区) | 第143-145页 |
第8章 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方案设计与实施 | 第145-160页 |
·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方案设计 | 第145-147页 |
·用地指标方案设计 | 第145-146页 |
·时序方案设计 | 第146-147页 |
·资金筹集方案设计 | 第147页 |
·管理与监督方案设计 | 第147页 |
·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实施影响因素分析 | 第147-155页 |
·基于农户意愿分析的农村居民点整理驱动力分析 | 第147-153页 |
·农村居民点整理方案制约因子分析 | 第153-155页 |
·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方案实施策略 | 第155-160页 |
·景观设计策略 | 第155-157页 |
·政策策略 | 第157-159页 |
·资金策略 | 第159-160页 |
第9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60-162页 |
·结论 | 第160-161页 |
·展望 | 第161-1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62-172页 |
附录 | 第172-188页 |
致谢 | 第188-190页 |
博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| 第190页 |